日本殘留孤兒群體的形成雖然具有特殊性,它所反映出的問題,卻具有很深刻的、很值得思索的文化、社會理路。作者用“無根情結”、“血緣邊際人”、“文化錯位”等工具概念,構筑了殘留孤兒的生命特征和性格特點,揭示出這個群體人格上的完整性和精神家園缺損的狀態(tài)。王歡:社會科學博士,現為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副教授。1994-2000后在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在櫻美林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跨文化社會心理學,發(fā)表《文化休克與邊際人格的形成——日本殘留孤兒社會適應過程的文化沖突》、《關于日本殘留孤兒的研究》等文章多篇。本書是王歡博士花了很多工夫的優(yōu)異作品。殘留孤兒是在中國人民浴血犧牲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一種生命現象,他們的生命歷程是一種悲劇痕跡。日本的戰(zhàn)敗,他們被父母丟棄在中國的荒山野嶺,又被處于困境中的中國人拾了回來、扶養(yǎng)成人。當后來他們知道自己的日本人身體得到證實即可回日本的時候,卻陷入了兩難境地。他們想回日本,想去尋找他們的生命根源,但他們不懂得日本語言和生活習慣,沒有在日本社會化的經歷,這就使他們意識到難以成為日本本土的那種日本人。這種“無根性”使他們成為一群具有日本“血緣”的“邊緣人”。從血緣邊際入手,王歡的研究找到了揭示殘留孤兒生命特征和性格特點的絕好切入點。日本殘留孤兒群體的形成雖然具有特殊性,它所反映出的問題,卻具有很深刻的、很值得思索的文化、社會理路。作者用“無根情結”、“血緣邊際人”、“文化錯位”等工具概念,構筑了殘留孤兒的生命特征和性格特點,揭示出這個群體人格上的完整性和精神家園缺損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