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一、盆地地質概況
(一)地層序列
1.地層發(fā)育特征
2.地層展布特征
(二)區(qū)域構造
二、盆地構造分析
(一)陸西凹陷的構造格架
(二)陸西凹陷斷裂構造分析
1.北東—北東東向斷裂系
2.北西向斷裂系
(三)陸西凹陷二級構造帶特征
1.包日溫都斷裂構造帶
2.馬家鋪高壘帶
3.五十家子廟—小井子洼陷帶
4.馬北斜坡帶
(四)陸西凹陷局部構造特征
1.半背斜構造
2.背斜構造
3.斷塊構造
(五)陸西凹陷地質構造發(fā)育史
1.斷陷期——晚侏羅世早期(義縣組)
2.斷拗期——晚侏羅世中、晚期(九佛堂組至阜新組)
3.坳陷期——早白堊世中期(姚家組—嫩江組)
4.消亡期——晚白堊世至第三紀
三、侏羅系地震地層學研究
(一)地震層序的劃分
1.地震層序的概念
2.地震層序劃分的依據
3.陸西凹陷地震層序
(二)地震相分析
1.地震相劃分標志
2.地震相的類型
(三)地震相的分布及模式
1.地震相的分布特征
2.地震相的演化
3.地震相模式
四、地震層速度-巖性分析
(一)層速度計算模型
(二)層速度分析
1.速度譜解釋
2.層速度計算
3.速度平滑
4.層速度變化特征
(三)砂、泥巖量版與壓實曲線
1.砂、泥巖量版的制作
2.壓實曲線的確定
(四)層速度校正及計算砂巖含量
1.層速度校正
2.計算砂巖含量
(五)速度-巖性分析流程
五、侏羅系沉積特征及沉積相
(一)沉積特征概述
1.巖性特征
2.粒度分析及其特征
3.沉積構造特征
4.古生物標志
(二)沉積相類型
1.近岸水下扇
2.三角洲
3.滑塌濁積扇
4.湖泊
(三)沉積相的分布及演化
1.沉積相的平面分布
2.沉積相的垂向演化
(四)沉積體系分析
1.近岸水下扇—遠源滑塌濁積扇沉積體系
2.三角洲—近源滑塌濁積扇沉積體系
3.高壘斜坡滑塌濁積扇沉積體系
六、陸西凹陷盆地數值模擬研究
(一)盆地數值模擬方法和主要內容
1.盆地發(fā)育史模擬
2.盆地古地溫史模擬
3.有機質熱成熟史模擬
4.生烴機理與生烴史模擬
5.排烴史模擬
(二)陸西凹陷盆地數值模擬參數
1.地質參數
2.熱學參數
3.有機地球化學參數
4.模擬網格單元
(三)陸西凹陷盆地模擬結果分析
1.模擬效果
2.盆地發(fā)育與演化特點
3.古地溫場的分布與演化
4.有機質的熱演化
5.生烴史
6.排烴史和排烴效率
(四)陸西凹陷油氣資源量
七、成藏條件分析及油氣評價
(一)油氣生成條件
1.生油巖特征
2.有機質類型、豐度及演化階段
(二)儲層特征及生儲蓋組合
1.儲集砂體類型與分布
2.儲層巖石學及儲集物性特征
3.儲層評價
4.蓋層及生、儲、蓋組合
(三)圈閉條件分析
1.圈閉類型
2.圈閉的有效性分析
3.圈閉評價
(四)有利油氣勘探區(qū)塊選擇
1.最有利油氣勘探地區(qū)
2.較有利油氣勘探地區(qū)
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圖版說明及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