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既是寫給少年兒童看的,又適合成年人閱讀,使后來的兒童文學在題材、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現技巧等各方面呈現出空前的豐富多彩。本書譯者是著名作家、翻譯家,是我國最早有系統(tǒng)地把安徒生童話直接從丹麥文譯介到中國的人,是世界上眾多安徒生童話的譯者中唯一與安徒生一樣獲得過丹麥國旗勛章的人。安徒生的成就在于他把童話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它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學品種。固然,童話從遠古時代,從嬰兒開始懂事的時候起就已經存在。奶奶、媽媽或阿姨們在搖籃旁給嬰兒講故事就是童話——我們一般把它們叫做“民間故事”——但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也就是嚴肅的文學創(chuàng)作,那就應該說是從安徒生開始了。安徒生在開始發(fā)表童話以前,就已經是個作家。他寫小說,寫詩歌,寫劇本和游記等等。他先是在這方面取得了社會的公認的,但他到了35歲發(fā)表第一本童話時,他就決心以畢生的精力為孩子們寫作,這可能與他自己悲苦的童年有關。他出生于一個城市貧民家庭,經常與饑餓打交道,談不上童年。他要寫些“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這也是他最先出版的幾本童話的書名。這個書名代表他對孩子的態(tài)度,他愛孩子——他把自己當作是他們的朋友。但他還認為,當他的故事正在被“講給孩子聽”的時候,旁邊也一定會有大人在聽,所以他也要給成年人“提供一點東西,讓他們想想”。因此他的童話也不單是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也是為了啟發(fā)成年人。這也就是說,他的童話具有一種“使命感”。童話這個文學品種,在他的筆下,就被提到與成年人文學同等的高度,甚至有所超過。他充分利用童話的特點,使他的作品具有一般成人文學中比較欠缺的東西,那就是豐富的幻想、天真爛漫的構思和樸素的幽默感。但這些特性并非來自他單純的主觀想象,而是植根于現實的生活。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為各種年齡的人所欣賞的作品就都具有這種特色,如《夜鶯》、《豌豆上的公主》、《皇帝的新裝》、《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都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盡管故事的情節(jié)不一定與現實生活對得上口徑,但它們在讀者胸中所產生的印象是有說服力的,可信的,而且趣味橫生,更加深了這種印象的真實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以《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為例,那位皇帝——包括他的那一群閣僚們——蠢得可愛,虛榮得可愛,活龍活現,使讀者從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得到一種真實感。此外,這篇童話的消遣性和娛樂性也遠遠超過我們現在在舞臺或電視屏幕上所看到的丑角明星。“皇帝”堪稱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在給我們提供極大的笑料和快感的同時,它也啟發(fā)我們的思想和視野。與我們現實對照,“皇帝”這樣的統(tǒng)治者連今天也可以找到標本,在今天他仍是一個具有極為深刻現實意義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