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英國幽默作家杰羅姆·K·杰羅姆,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很陌生,畢竟隔了一百年了。但只要你學過英語,可能就會想起中國盛行不衰的一本英文讀物《三人同舟》,那就是杰羅姆的成名作。杰羅姆1859年5月2日出生于英國斯坦福特郡,小時候經歷了家境由盛到衰的種種變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鐵路職員,后來又跟著一個巡回團周游英倫諸島,再往后又做過記者、都是、傭金代理、律師事務所助理等等工作。變換不定的角色給了他豐富的社會閱歷,為以后寫作預備了充足的素材。1892年《懶人》月刊創(chuàng)刊,他成為該刊主編。第二年他又創(chuàng)辦《今天》周刊??上煞蓦s志沒能辦下,此后杰羅姆將精力傾注在寫劇本上。1927年6月14日,杰羅姆因腦溢血去世。杰羅姆在藝術上是個多面手,也是個多產作家。但他想不到的是他最看重的小說戲劇作品最終湮沒無聞,倒是視作小技的散文隨筆百年來卻從未停止印行。他的文章幽默、睿智,寫作手法不拘一格,遣詞造句信手拈來,不避俚俗。如果以中國現代作家比之,杰羅媽可說是兼有林語堂、梁實秋的閑適與魯迅的幽默和諷刺。自弗蘭西斯·培根的Essays(散文隨筆)風行于世以后,英倫的文士哲人就紛紛雅好起Essays來,也出了一些Essays大家,如蘭姆、約翰遜博士等。這位J·杰羅姆能否歸入“大家”之列,尚難定說。但從他這本《懶人閑想錄》來看,他走的似乎還是“一代宗師”培根的路數,如書中這些篇目:《談虛榮心和虛榮》、《談出人頭地》、《談抑郁》、《談記憶》……也有些顯然是培根思所未思的話題,如《談配制和使用愛情催化劑》、《談被奴役的快樂與好處》、《談牽線木偶的葬禮上進行的演奏》等,這些話題一看名目就令人發(fā)噱。杰羅姆曾主編過《懶人》月刊,他的這些“懶人閑想”,想必是“近水樓臺”的產品。比培根晚生三百多年的杰羅姆,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行文風格,當然跟培根是很不一樣的?;蛟S是個性和偏好的作用,杰羅姆的Essays走的是疏散、幽默一路。不過,杰羅姆自己沒有過高的期許;關于《懶人閑想錄》,他說:“這本書,我不敢推薦說它有什么實際的用處,只能提議您在讀倦了‘最佳書籍一百部’之余,也許可以拿起來瀏覽半小時。這不失為一種調劑?!比绱颂拐\令人贊賞。我們不妨瀏覽它半小時,以閑散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