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局域網交換定義
1.1 局域網交換機的基本模型
1.1.1 構件
1.1.2 轉發(fā)邏輯的操作
1.1.3 輸入輸出端口
1.1.4 局域網交換機的優(yōu)勢
1.1.5 拓撲規(guī)則
1.2 其他銷售商在局域網交換機上的增強
1.2.1 端口主干
1.2.2 端口鏡像
1.2.3 報警限
1.2.4 集成的RMON
1.2.5 存儲轉發(fā)與直通的比較
1.2.6 虛擬局域網
1.3 第三層交換機
1.3.1 定義
1.3.2 純粹的路由器
1.3.3 嵌入式路由器
1.3.4 混合型第三層交換機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交換式局域網的設計規(guī)則
2.1 交換式局域網的區(qū)域
2.1.1 核心區(qū)
2.1.2 外圍區(qū)
2.1.3 集中式資源區(qū)
2.2 設計問題
2.2.1 交換機容量和表的大小
2.2.2 內部交換連接和帶寬匯總
2.2.3 核心連接的設計規(guī)則
2.2.4 集中式資源連接的設計規(guī)則
2.2.5 外圍區(qū)連接的設計規(guī)則
2.3 實例研究
2.3.1 實例研究1:小型交換式局域網的設計
2.3.2 實例研究2:中型交換式網絡的設計
2.3.3 實例研究3:大型交換式網絡的設計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平滑交換式網絡的定標問題
3.1 交換式局域網的限制
3.1.1 生成樹失效
3.1.2 80/20規(guī)則
3.1.3 主干的利用
3.1.4 錯誤的應用程序
3.1.5 廣播阻塞和廣播速率
3.2 廣播的影響
3.3 廣播分析
3.4 廣播分析過程
3.5 廣播和多播分析的實例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交換式網絡中的網絡互聯(lián)協(xié)議
4.1 網絡互聯(lián)協(xié)議概述
4.2 地址分類和路由確定操作
4.2.1 IP編址概述
4.2.2 網絡掩碼和子網
4.2.3 路由的確定
4.2.4 地址解析
4.3 平滑交換式網絡中的IP配置選項
4.3.1 代理ARP
4.3.2 輔助IP地址
4.3.3 原本掩碼
4.3.4 默認網關的自設置
4.4 使用平滑網絡互聯(lián)協(xié)議的網絡實例研究
4.4.1 方案1:單個A類或B類網絡
4.4.2 方案2:包括外部連接的單個A類或B類網絡
4.4.3 方案3:多重主網群
4.5 帶防火墻的RFC1918網絡
4.5.1 保密因特網和未連接網絡
4.5.2 代理防火墻
4.5.3 網絡地址轉換器
4.6 在IP網絡中減少廣播
4.7 交換IP網絡的故障檢修
4.7.1 無源RIP節(jié)點
4.7.2 NIS
4.7.3 ARP高速緩存
4.7.4 網絡不可到達
4.7.5 平滑和非平滑端節(jié)點的混合以及ICMP重定向
4.8 本章小結
第5章 平滑交換式局域網中的Novell NetWare
5.1 Novell的體系結構
5.2 協(xié)議操作
5.2.1 IPX
5.2.2 邏輯鏈路控制
5.2.3 路由選擇信息協(xié)議
5.2.4 服務廣播協(xié)議
5.2.5 NetWare核心協(xié)議
5.2.6 登錄進程
5.3 平滑IPX網絡
5.3.1 外部網編址
5.3.2 幀類型問題
5.3.3 理想配置
5.4 優(yōu)化技術
5.4.1 單一幀類型
5.4.2 取消服務器的路由選擇
5.4.3 取消提供最近鄰服務器功能
5.4.4 使用Novell鏈路服務協(xié)議
5.4.5 未來IP支持
5.5 Novell網故障檢修
5.5.1 連接失敗
5.5.2 遲滯回應次數(shù)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平滑網絡的其他協(xié)議
6.1 交換式局域網上評價協(xié)議的實施的因素
6.1.1 廣播和多播速率
6.1.2 邏輯地址空間
6.1.3 路由器的依賴性
6.1.4 終端系統(tǒng)的依賴性
6.2 特定協(xié)議的測試
6.3 平滑交換式網絡中的Microsoft網絡
6.3.1 Microsoft網絡概述
6.3.2 交換式局域網中IP/IPX/NetBIOS的選擇
6.4 AppleTalk協(xié)議評介
6.4.1 AppleTalk概述
6.4.2 AppleTalk協(xié)議的評價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交換式網絡中的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7.1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概述
7.2 DHCP運行模型
7.3 定義標準
7.4 服務器配置
7.5 客戶機配置
7.6 中斷代理配置
7.7 簡單網絡中的DHCP
7.8 DHCP通信細節(jié)
7.9 路由網絡中的DHCP
7.9.1 中繼代理角色
7.9.2 應用中繼代理的DHCP通信細節(jié)
7.10 交換式局域網中的DHCP
7.10.1 DHCP實施方案1:僅A類或B類網絡
7.10.2 DHCP實施方案2:具有本地及遠程子網的A類或B類網絡
7.10.3 DHCP實施方案3:多個C類網絡
7.11 本章小結
第8章 交換式局域網故障檢測及維護
8.1 維護交換式局域網
8.2 網絡定基線概述
8.2.1 網絡核心區(qū)定基線
8.2.2 集中式資源區(qū)定基線
8.2.3 外圍區(qū)定基線
8.2.4 提供信息
8.2.5 定基線小結
8.3 自動管理工具配置總覽
8.3.1 報警限與閾值
8.3.2 RMON歷史記錄
8.3.3 統(tǒng)計日志的應用
8.3.4 自動管理工具實施過程
8.4 交換網故障檢修
8.4.1 故障檢修工具和檢修過程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虛擬局域網
9.1 概述
9.1.1 工業(yè)定義
9.1.2 應用VLAN的主要理由
9.2 基本的VLAN機制
9.2.1 VLAN資格選項
9.2.2 VLAN分配選項
9.2.3 其他VLAN服務
9.3 802.1Q標準
9.3.1 IEEE 802.1Q介紹
9.3.2 802.1Q LAN組的特點
9.3.3 802.1Q的限制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遠程監(jiān)控介紹
10.1 標準
10.2 RMON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
10.3 以太網的RMON組
10.3.1 以太網統(tǒng)計數(shù)字組
10.3.2 以太網歷史記錄組
10.3.3 RMON報警組
10.3.4 主機組
10.3.5 RMON HostTopN組
10.3.6 RMON矩陣組
10.3.7 RMON過濾組和包捕獲組
10.3.8 事件組
10.4 令牌環(huán)RMON的區(qū)別
10.4.1 令牌環(huán)網統(tǒng)計組
10.4.2 令牌環(huán)網的歷史記錄組
10.4.3 令牌環(huán)網的站點組
10.5 RMON2.0(RFC2021)的結構
10.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