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法律系(現為法學院)創(chuàng)辦于1926年,其后幾經坎坷,歷盡艱辛。自1979年復辦以來,法學院在重視提高訴訟法學教學質量的同時,始終密切關注并積極參與我國訴訟法律制度的建設及訴訟法學科的發(fā)展。近十年來,法學院教師出版、發(fā)表了許多專著、教材和學術論文,內容涉及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海事訴訟、仲裁制度、破產制度、海峽兩岸訴訟制度比較以及司法改革等方面,在法學界產生了較大影響。1999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廈門大學開始招收訴訟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2001年5月,為適應訴訟法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提升學術研究水準,促進訴訟法學科的發(fā)展,并為我國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搖旗吶喊,盡一點綿薄之力,我發(fā)起編寫“廈門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系列”。受20世紀90年代英國民事司法改革的啟示,我們將本叢書的主題確定為“接近正義”(Access to Justice)。本系列第一輯以民事訴訟法為主題,包括《民事程序法》、《民事司法改革研究》、《民事證據法專論》、《仲裁法新論》、《英國證據法》、《ADR原理與實務》、《強制執(zhí)行法》、《破產法研究》共8種,已于2004年6月全部出齊,其中7種書已先后重印或再版。這套書的出版,在法學界引起較大反響,受到專家和讀者的好評,并被多所法律院校采用作為教材。2002年9月,英國文化委員會和駐華大使館發(fā)來賀信,對《英國證據法》的出版表示祝賀并予以高度評價。2003年,《仲裁法新論》獲得廈門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英國證據法》獲得福建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民事程序法》、《英國證據法》獲得“首屆中國優(yōu)秀法律圖書獎”。第二輯將在繼承第一輯寫作風格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為適應我國司法改革的新形勢,這一輯將以司法制度及其改革作為主題,計劃出9種,包括:《程序正義與司法改革》、《公證制度新論》、《環(huán)境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原理與實務》、《英國司法制度》、《美國司法制度》、《德國司法制度》、《民事審前程序》、《臺港澳民事訴訟制度》,預計在三年內出齊。公證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為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穩(wěn)定社會經濟及民事流轉秩序,預防糾紛,減少訴訟,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設立的一種預防性證明制度。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公證制度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將《公證法》的制定列入其立法規(guī)劃。本書系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公證制度研究與破產制度的完善”(批準號:03SFB3018)的學術成果,由泉州市公證處、廈門大學法學院和華僑大學法學院共同完成,張文章主任任主編。在寫作過程中,作者收集、閱讀、翻譯了大量的中英文資料,并多次舉行專題研討會,分析公證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本書論述公證制度的基本原理、制度和主要業(yè)務,介紹美、英、德、法、日以及我國臺港澳地區(qū)的公證制度;在此基礎上,借鑒外國經驗,立足我國國情,探討公證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并結合最新的《公證法》(草案),提出完善我國公證制度的立法建議。本叢書的出版得到了廈門大學法學院、廈門大學出版社、泉州市公證處、廈門仲裁委員會領導的鼓勵、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盡管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作者的學識和能力所限,本叢書的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