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俄羅斯作曲家。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5月7日在俄羅斯的沃欽斯克出生,1893年11月6日在俄羅斯的彼得堡逝世,享年53歲。柴科夫斯基并沒有出生在音樂世家,4歲到8歲學法語和德語等。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對音樂感受性特強的孩子。10歲時聽從父母的規(guī)勸,到彼得堡的法律學校學習。14歲時母親的去世成為柴科夫斯基渲染到音樂中去的契機。雖然還在從事有關法律的工作,但是他無論如何不想放棄音樂。21歲進音樂學校,23歲放棄有關法律的工作,正式跟音樂老師學習作曲法。柴科夫斯基加強了同以巴拉基列夫為首的,由俄羅斯音樂家鮑羅廷、居伊、穆索爾斯基、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組成的“五人團”的交流。這個時代也正是芭蕾的中心地從意大利轉移到俄羅斯之時。從28歲到38歲之間,柴科夫斯基定寫下了《天鵝湖》、《如歌的行板》、《葉甫蓋·奧涅金》等名作。之后,柴科夫斯基辭去了音樂學院的職務,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外國,一半時間在俄羅斯的別墅度過,并寫下了《睡美人》、《胡桃夾子》等作品。53歲是地,剛初演完《第六交響曲》,柴科夫斯基就離開了人間。死因至今不詳。代表作品:第六交響曲“悲愴”(1893年)舞劇《天鵝湖》(1875年-1876年)傷感圓舞曲(1882年)舞劇《睡美人》(1888年-1889年)舞劇《胡桃夾子》(1891年-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