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一部古典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作品,早就被人們肯定為我國古人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的珍貴著作。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倫理道德和風俗習尚,也被人們當作古代社會歷史資料來研究?!对娊洝废鄠魇枪糯弁趺豕俨娠L所集成的,經過文人或樂工整理加工,傳于后世,經秦火以后,散分為四家。其中齊、魯、韓三家已失傳,僅存漢人毛公(腳毛亨)一家,流傳至今,共三百零五篇,稱為《毛詩》?!妒酚洝份d孔子刪詩一說,已被證明其不真實?!蹲髠鳌酚泤羌驹紧攪牁饭ぱ葑嘣姼钑r,《詩》之編次,已和今天的《三百篇》相同,這時孔子不到十歲?!墩撜Z》:“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的話,可能是改正詩歌的樂調。從《史記·孔子世家》云:“《詩》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可證。后儒依據《論語》之言,認為孔子刪詩一說,是不可信的。如今雖無法詳細明確《三百篇》是集成的,但它經過許多文人加工這一點,可以相信。因《詩》一律以四言為主,風格大致相似,在不同作者篇章中,還使用同一句子,用韻的規(guī)律也大致相同等,就可以說明它曾被采集者或樂官等文人加工潤色過。雖經秦始皇焚書浩劫,但因可以背誦或歌唱,口語相傳,留至于今,成為我國最古最珍貴的文學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