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我應邀赴香港科技大學講學。在港期間,大公報社社長王國華先生希望我為該報撰寫專欄文章,專欄以"經濟漫談"為名。我同意了,于是從1993年7月1日起,在大公報"經濟漫談"欄下不斷刊出我的文章。從1993年7月1日到1997年6月底,一共刊出250余篇,每篇大約1500字。現(xiàn)在,我從中挑選出132篇,分為:①市場經濟體制、企業(yè)改革、③企業(yè)經營管理、④財政、⑤金融、⑥證券市場、⑦抑制通貨膨脹、⑧就業(yè)、⑨私營經濟、⑩收入差別、消費、環(huán)境保護、教育、社會發(fā)展這樣…—些部分,交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名就叫做《經濟漫談錄》。根據我自己多年來的寫作經驗,我感到報紙上連載性的專欄文章可能是最難寫的,因為一方面,受篇幅限制很大,"經濟漫談"欄中的每篇只有1500字左右,每篇一個主題,要在如此短的篇幅內把—個問題講清楚,是不容易的;另一方面,由于專欄文章是連續(xù)性的,需要不間斷地寫,而且要結合當前國內經濟中的熱點問題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又是一件難事。我在從1993午7月到1997年6月這4年內一共寫了250余篇,平均每年60余篇,不可謂不勤快,也不可謂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