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這部書,自先秦流傳至今,有許多種本子。本多舛異,字多殊誼,歷代詮詁論證的專著文章,不可勝數,在看法上存在著很大分歧。異文異義,莫所適從,初學淺讀,困難孔多。1973年12月,從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大批帛書,其中有《老子》的兩種寫本,現分別稱為甲本、乙本。甲本字體介于篆隸之間,不避“邦”字諱,其抄寫年代,當早于高祖在位時期,可能是在秦漢之際;乙本字體是年隸書,獨避“邦”字諱,而文景之前。關于《老子》部分,有以下三種:(一)《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出版,1974年9月。目次:《老子》甲本及卷后古佚書?!独献印芬冶炯熬砬肮咆龝!兜赖陆浌疟酒诽聘缔刃6āy(tǒng)道藏本印出。(二)《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釋文:《文物》雜志,1974年11期。(三)《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文物出版社,1976年3月。目次:《老子》甲本釋文,并附簡注。《老子》乙本釋文,并附簡注。附《老子》甲乙本及傅奕本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