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動 畫
第1章 設置簡單的位移動畫
1. 1 熟悉Motion面板
1. 2 編輯軌跡線
1. 3 將樣條線轉換成軌跡線
1. 4 將路徑轉換成樣條線進行編輯
1. 5 小結
第2章 層級與正向運動
2. 1 理解層級
2. 2 使用Track View控制層級
2. 2. 1 控制層級
2. 2. 2 兩類層級
2. 3 按層級方式連結對象
2. 3. 1 測試連結關系
2. 4 使用層級選擇對象
2. 5 使用鎖定軸向
2. 5. 1 鎖定垂直軸
2. 5. 2 鎖定手臂
2. 5. 3 鎖定其余的對象
2. 6 制作機械手臂的動畫
2. 6. 1 使手爪旋轉
2. 6. 2 移動垂直軸
2. 6. 3 移動其他對象
2. 6. 4 釋放連結的軸向
2. 7 跳探戈的機械手臂
2. 7. 1 使用虛擬對象
2. 7. 2 使用帶著連結繼承的虛擬對象
2. 8 解決打磚塊之謎
2. 9 小結
第3章 反向運動
3. 1 理解反向運動
3. 1. 1 金錘矛
3. 1. 2 激活反向運動
3. 2 設定連接參數
3. 2. 1 設定機械手臂
3. 2. 2 手爪的連接參數
3. 2. 3 限制水平軸
3. 2. 4 限制手臂
3. 2. 5 測試IK連結并設定DAMPING
3. 3 動態(tài)的反向運動
3. 3. 1 使用交互式IK
3. 3. 2 使用應用式IK
3. 4 進一步使用應用式IK
3. 4. 1 指定EASE
3. 4. 2 交互式IK與應用式IK
3. 5 運動的活塞
3. 6 終結子. 優(yōu)先級和路徑連結
3. 7 小結
第4章 TrackView的高級應用
4. 1 創(chuàng)建球體并使用TrackView
4. 1. 1 進一步熟悉TRACK VIEW
4. 1. 2 瀏覽當前場景的層級
4. 2 動態(tài)設定位移值
4. 2. 1 調整動畫
4. 2. 2 檢查范圍線
4. 2. 3 使用功能曲線
4. 2. 4 使用OUT—OF—RANGE類型
4. 2. 5 調整曲線切角
4. 3 比例的變化
4. 3. 1 改變球體的軸心點
4. 3. 2 擠壓球體
4. 4 韌識動畫控制器
4. 5 加入聲音
4. 5. 1 使用節(jié)拍器加入聲音
4. 5. 2 使用wav文件加入聲音
4. 5. 3 與動畫軌跡同步
4. 6 小結
第5章 使用功能曲線
5. 1 功能曲線
5. 1. 1 建立—個金字塔
5. 1. 2 觀看軌跡
5. 2 編輯功能曲線
5. 2. 1 使用關鍵幀鍵點
5. 2. 2 使用切角類型
5. 2. 3 斷開切角鎖定
5. 3 得到關鍵幀信息
5. 3. 1 使用Key Info對話框
5. 4 小結
第6章 使用動畫控制器
6. 1 理解控制器
6. 2 控制器的分類
6. 2. 1 單一參數控制器與復合控制器
6. 2. 2 參數控制器與關鍵幀控制器
6. 2. 3 控制器數據類型
6. 3 關鍵幀控制器
6. 3. 1 Linear控制器
6. 3. 2 Smooth控制器
6. 3. 3 Bezier控制器
6. 3. 4 TCB控制器
6. 3. 5 On/Off控制器
6. 3. 6 Attacllment控制器
6. 3. 7 Path控制器
6. 3. 8 Surface控制器
6. 3. 9 運動捕捉控制器
6. 3. 10 Barycentric和Cubic Morph控制器
6. 4 參數控制器
6. 4. 1 AMdio控制器
6. 4. 2 噪音控制器
6. 4. 3 Wavcform控制器
6. 4. 4 表達式控制器
6. 4. 5 腳本控制器
6. 5 復合控制器
6. 5. 1 PRS控制器
6. 5. 2 LookAt控制器
6. 5. 3 Link控制器
6. 5. 4 EMler xYZ控制器
6. 5. 5 Position XYZ, Point 3 XYZ和Color RGB控制器
6. 5. 6 List控制器
6. 6 關于控制器的其他操作
6. 6. 1 復制和粘貼控制器
6. 6. 2 把參數控制器輸出變換到基于關鍵幀的動畫
6. 6. 3 全局軌跡和全局變量
6. 7 綜合練習
6. 7. 1 顯示控制器
6. 7. 2 指定一個直線軌跡的Position控制器
6. 7. 3 使用TCB控制器
6. 7. 4 再次使用Bezier控制器
6. 7. 5 使用Noise控制器
6. 7. 6 與LIST控制器結合使用
6. 8 小結
第7章 運動搞捉與動力學系統(tǒng)
7. 1 使用運動捕捉
7. 1. 1 運動捕捉控制器
7. 1. 2 運動捕捉設備的類型和屬性
7. 2 使用動力學工具
7. 2. 1 設置動力學模擬
7. 2. 2 Edit 0bject對話框的參數
7. 2. 3 模擬元素的屬性
7. 2. 4 材質屬性
7. 2. 5 物理屬性
7. 2. 6 翻板的例子
7. 3 精簡關鍵幀
7. 4 小結
第2篇 材質. 燈光與環(huán)境
第8章 設置材質的基本參數
8. 1 什么是真正的材質
8. 2 材質編輯器外觀
8. 2. 1 垂直與水平工具欄
8. 2. 2 樣本窗
8. 3 將材質指定到場景中
8. 4 同步/非同步(熱/冷)材質
8. 4. 1 編輯一個同步材質
8. 4. 2 取消一個同步材質
8. 5 從瀏覽器中取出材質
8. 6 設定基本參數
8. 6. 1 AMBIENT, DIFFUSE以及SPECULAR顏色
8. 6. 2 存儲新的材質
8. 6. 3 渲染場景
8. 6. 4 設定反光度
8. 6. 5 渲染模式
8. 6. 6 特殊的屬性
8. 7 設定Extended Parameters
8. 7. 1 線框的粗細
8. 7. 2 改變透明度
8. 7. 3 透明色的效果
8. 8 小結
第9章 貼圖坐標
9. 1 貼圖坐標及3DS MAX 2. 5可以使用的貼圖圖像文件類型
9. 2 調整貼圖坐標
9. 2. 1 在視圖中顯示并調整貼圖
9. 3 使用UVW MAP編輯修改器
9. 3. 1 使用平面貼圖
9. 3. 2 圓柱式貼圖方式
9. 3. 3 球體貼圖方式
9. 3. 4 收縮包裹
9. 3. 5 立方體貼圖
9. 4 使用MaPScaler編輯修改器
9. 4. 1 使用Unwrap UVW編輯修改器
9. 4. 2 使用UVW XForm編輯修改器
9. 5 次對象(Sub—Object)貼圖
9. 6 使用模糊(B1ur)及模糊偏移(Blur Offset)
9. 6. 1 使用B1Mr
9. 6. 2 使用Blur Offset
9. 7 面貼圖材質
9. 8 小結
第10章 貼圖通道
10. 1 直接光及環(huán)境光貼圖
10. 2 不透明貼圖
10. 3 反光貼圖(Shinincss Maps)
10. 4 凹凸貼圖(Bump Maps)
10. 5 高光貼圖(SPecular Msps)
10. 6 自發(fā)光貼圖
10. 7 反射貼圖
l0. 7. 1 基本反射貼圖
10. 7. 2 環(huán)境貼圖
10. 7. 3 自動反射貼圖
10. 7. 4 平面鏡反射的效果
10. 8 折射貼圖
10. 9 Displacement貼圖通道
10. 10 小結
第11章 材質類型
11. 1 雙面材質
11. 2 混合(BLEND)材質
11. 2. 1 設置混合的程度
11. 2. 2 利用屏蔽來混合
11. 2. 3 加入貼圖
11. 3 Multi/Sub-Object(多重/次對象)材質
11. 3. 1 建立并指定MULTI/SUB—OBJECT材質
11. 3. 2 次對象材質的設定
11. 3. 3 改變材質
11. 3. 4 在材質中使用線框及貼圖
11. 4 頂底材質(Top/Bottom材質)
11. 5 光線追蹤材質(Raytrace材質)
11. 6 小結
第12章 貼圖類型與動畫材質
12. 1 復合貼圖
12. 1. 1 設置Noise貼圖
12. 1. 2 使用漸變色貼圖(GRADIENT MAP)
12. 1. 3 合成貼圖(COMPOSITING MAPS)
12. 1. 4 屏蔽與合成
12. 2 設定鏡面反射
12. 3 光線追蹤貼圖
12. 4 其他貼圖類型
12. 4. 1 Falloff貼圖類型
12. 4. 2 Thin WallRefraction貼圖類型
12. 4. 3 Particle Age貼圖類型
12. 4. 4 Particle MBlur貼圖類型
12. 4. 5 貼圖類型的合成
12. 4. 6 Output類型
12. 4. 7 RGBTint類型
12. 4. 8 Vextex C010r貼圖類型
12. 5 材質中的動畫
12. 5. 1 參數的動畫
12. 5. 2 使用貼圖控制動畫
12. 6 小結
第13章 燈光
13. 1 泛光燈
13. 2 環(huán)境光
13. 3 聚光燈
l3. 3. 1 試一試聚光燈視圖
l3. 3. 2 調整聚光區(qū)和衰減區(qū)
13. 3. 3 投影聚光燈
13. 3. 4 將對象排除于燈光的照射之外
13. 3. 5 衰減功能
13. 3. 6 陰影
13. 3. 7 超越范圍
13. 3. 8 倍增亮度及負光效果
13. 3. 9 透明陰影
13. 4 其他類型的光源
13. 5 燈光的動畫
13. 6 使用Matte/Shadow材質類型在背景上生成陰影
13. 7 小結
第14章 環(huán)境設定
14. 1 標準霧
14. 1. 1 打開文件并渲染場景
14. 1. 2 設定攝像機的環(huán)境范圍并指定霧
14. 1. 3 調整標準霧的效果
14. 1. 4 為背景加上霧效果
14. 1. 5 為霧加上貼圖
14. 2 層霧
14. 2. 1 調整層霧的設置
14, 2. 2 使用多層霧
14. 2. 3 動態(tài)的噪聲效果
14. 3 體霧
14. 4 體光
14. 4. 1 創(chuàng)建體光的效果
14. 4. 2 調整燈光效果
14. 4. 3 體光的衰減及噪聲設定
14. 4. 4 體投影聚光燈
14. 5 體泛光燈與定向光源
14. 6 燃燒的效果
14. 6. 1 燃燒效果的主要參數設置
14. 6. 2 燃燒的簧火
14. 6. 3 燃燒的星球
14. 7 環(huán)境生成器的使用
14. 8 小結
第3篇 粒子系統(tǒng)與鏡頭特效
第15章 基本粒子系統(tǒng)的使用
15. 1 3DS MAx R2. 5的粒子系統(tǒng)簡介
15. 2 Spray與Snow的共同參數
15. 2. 1 粒子數與變化速率
15. 2. 2 材質設定
15. 2. 3 粒子系統(tǒng)定時(Timillg)控制
15. 2. 4 發(fā)射源尺寸與方向
15. 3 Spray粒子系統(tǒng)
15. 3. 1 粒子尺寸
15. 3. 2 Spray的渲染模式
15. 3. 3 材質與噴射粒子
15. 3. 4 噴射火花
15. 4 Gravvity和Deflector空間變形與Spray結合使用
15. 5 Snow粒子系統(tǒng)
15. 5. 1 雪片尺寸(Flake Size)
15. 5. 2 Snow渲染模式
15. 5. 3 材質與貼圖
15. 6 小結
第16章 高級粒子系統(tǒng)
16. 1 高級粒子系統(tǒng)簡介
16. 2 創(chuàng)建高級粒子系統(tǒng)
16. 3 調整粒子系統(tǒng)
16. 3. 1 Particle Generation和Motion參數
16. 3. 2 調整Particle Timing
16. 3. 3 調整粒子的大小
16. 3. 4 粒子類型
16. 3. 5 與調整基本參數的實例
16. 3. 6 利用MetaParticle粒子類型和Instancing Geometry粒子類型
16. 3. 7 細化粒子運動
16. 3. 8 預設的保存與裝入
16. 3. 9 高級粒子系統(tǒng)中材質的使用
16. 4 其他三個高級粒子系統(tǒng)與基于粒子系統(tǒng)的空間變形
16. 5 小結
第17章 后期制作
17. 1 靜態(tài)圖像的合成
l7. 1. l 進一步理解A1pha
17. 1. 2 合成場景與圖像
17. 1. 3 加入圖層事件
17. 1. 4 執(zhí)行VIDEO POST
17. 1. 5 編輯畫序
17. 1. 7 替換場景事件
17. 1. 8 加入制作群并保存文件
l7. 1. 9 運用VideoPost進行合成并對圖層事件做屏蔽處理
17. 1. 10 加上過濾器圖像事件
l7. 2 星球大戰(zhàn)
17. 2. 1 把場景和圖像加入序列中
l7. 2. 2 設定合成處理效果
17. 2. 3 加入圖像輸出事件并設定合成范圍
17. 2. 4 渲染
17. 3 小結
第18章 特殊效果
18. 1 發(fā)光濾鏡效果
18. 1. 1 設置發(fā)光的步驟
18. 1. 2 使用Lens EffectsGlow
18. 2 創(chuàng)建鏡頭閃光
18. 3 加入高光
18. 4 使用Focus模糊場景
18. 5 特效中的動畫效果
18. 5. 1 漸變色的簡單動畫
18. 5. 2 使用Track View設置動畫
18. 6 小結
第19章 攝像機的靜態(tài)匹配和動態(tài)匹配
19. 1 使用Camera Match匹配靜態(tài)圖像
19. 2 使用Match Tracker匹配動態(tài)圖像
19. 3 小結
附錄A Autodesk ATC教員(3DS MAX R. 2. 5))認證考核大綱(3DS MAX部分))
附錄B Autodesk教員認證考試參考題
附錄C Autodesk 98大學教學大綱暨培訓大綱(討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