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信息傳輸引論
1.1 通信系統模型
1.1.1 通信系統基本模型
1.1.2 對通信的基本要求
1.2 信息的度量
1.2.1 消息的信息量
1.2.2 平均信息量
1.2.3 信息速率
1.3 信道及其容量
1.3.1 信道的基本參量
1.3.2 信道的容量
1.4 調制定理
1.5 取樣定理
1.5.1 傅里葉級數的一般式
1.5.2 取樣定理的證明
1.5.3 帶通型信號的取樣
1.6 信號通過線性四端網絡
1.6.1 時間響應
1.6.2 頻率響應
1.6.3 無失真?zhèn)鬏?br /> 1.7 相關
1.7.1 相關
1.7.2 自相關
1.8 希爾伯特變換
1.8.1 一般描述
1.8.2 希爾伯特變換性質
1.9 解析信號
1.10 帶通信號
1.11 帶通系統
1.12 噪聲
1.12.1 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
1.12.2 噪聲
1.12.3 窄帶高斯噪聲
1.13 小結
第二章 模擬信息的傳輸方式
2.1 通信質量的評定
2.1.1 輸出信噪比
2.1.2 載噪比
2.1.3 優(yōu)值
2.2 調幅信號
2.2.1 調幅波(AM)
2.2.2 雙邊帶抑制載波調幅信號(DSBSC或AM-SC)
2.2.3 單邊帶調幅信號(SSB)
2.2.4 余跡邊帶調幅信號(VSB)
2.3 調頻信號
2.3.1 角調波的定義
2.3.2 單音調頻
2.3.3 窄帶調頻
2.3.4 寬帶調頻
2.3.5 多音調頻
2.3.6 調頻波的傳輸帶寬
2.3.7 FM波的產生方法
2.3.8 FM波的解調方法
2.3.9 FM系統中的噪聲
2.3.10 FM的門限效應
2.3.11 FM中的預加重和去加重
2.3.12 連續(xù)調制系統的噪聲性能和帶寬的比較
2.4 脈沖調制
2.4.1 脈幅調制(PAM)
2.4.2 脈時調制
2.5 模擬信息的加密措施
2.5.1 頻譜擾亂的加密方式
2.5.2 時間擾亂的加密方式
2.6 小結
第三章 信道的復用
3.1 復用的理論基礎
3.2 群頻信道的復用
3.2.1 頻分多路
3.2.2 時分多路
3.2.3 碼分多路
……
第四章 數字信息的傳輸方式
第五章 同步技術
第六章 差錯控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