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陜北古韻尋蹤
02北京新跨越:百名記者講述…
03重慶文化研究·甲辰夏…
04南京文獻精編:南唐書(兩…
05南京文獻精編:后湖志
06文明互鑒(創(chuàng)刊號)
07蘇州傳說
08重慶文化研究 甲辰春
09馮夢龍與江南文化
10宣平方言研究
胡鈺
《這個世界的人與人文》是一本適合大眾讀者閱讀的散文隨筆,作者是清華大學新…
可購
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御鑒文化
暫缺簡介...
張碩、張祿彭
本書立足于服務杭州的公共體育建設,對德國柏林市的公共體育建設展開分析研究…
黃偉林
由于歷史的原因,桂林承擔了那個年代全國抗戰(zhàn)文化中心的角色。桂林文化城的故…
樂黛云,【法】李比雄
《跨文化對話》第48輯共收入特稿2篇,專稿7篇,論稿13篇,遠近隨筆1篇以及學…
劉玲芳
本書從近代東亞的視點出發(fā),以服飾、發(fā)型為媒介,借助報紙雜志、書籍、照片等…
劉檸
一位寫作者的本土書業(yè)“私史”鈞沉與一代書人的過往,折射小開本人文書、MOO…
王燕萍 侯立元 主編
本書為上海市嘉定區(qū)外岡中學校本教材。該校充分利用校內外相關資源,組織教師…
肖驚鴻
本書是中國作協(xié)網絡文學研究院課題,收錄網絡文學平臺40家,內容涵蓋網站介紹…
汪耀華 主編
實體書店是特殊的文化產業(yè),一方面屬于城市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一方面也…
(日)阿南史代
北京的文化遺產建筑在人與自然的特殊關系上,在樹、石和水的框架內看北京,乃…
雷祺 著
隨著國家以“新農業(yè)、新農民、新農村”為主要內容的“新三農“ 政策的不斷推…
前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王新禧編著;(日)歌川國芳等繪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滲透在日本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
呂思勉
◎內容簡介傳統(tǒng)文化的入門讀物,一部中國古代文化的說明書。呂思勉先生以淺顯…
李壽旭 著
本書系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貴州儺文化是在當?shù)孛耖g流傳已久、廣…
潘君明
蘇州古城的街巷文化,由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相當深厚。研究蘇州古城的歷史文…
趙倩
本書立足于對宛梆藝術豐富的田野考察資料進行寫作,從歷時與共時兩個層面,對…
倪逸偲 著
長久以來在主流的哲學史敘事中,謝林哲學都被過于簡單地看作是通往黑格爾的“…
韋力
韋力“傳統(tǒng)文化遺跡尋蹤”最新一步力作。藏書家韋力窮五年…
周松芳
嶺南飲食文化是嶺南人包括外地移民、僑居者在嶺南有關飲食實踐活動中展開的各…
蘇潔紅 著
《向師而行》是一部教育隨筆集,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為“且走且望…
葉志強 著
本書是研究佛山明清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民俗和非遺等方面的一本專著。全書…
馮巍
本書對1930—1950年代與美國新批評派并存的“紐約知識分子…
陳澤泓
《嶺南建筑園林》是“嶺南文化讀本”的一種,全書共9章,…
許建平,姚大勇 著
楊卓、呂玉 主編
《禪花與節(jié)氣節(jié)日》依托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傳統(tǒng)的歲時文化,二是中國人對花長…
陸建非 主編
《非遺傳承研究》集刊自2016年創(chuàng)辦,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
楊國榮
經驗與現(xiàn)象(《思想與文化》第三十二輯)是教育 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國榮所…
張靜 鄭楠 主編
清華大學發(fā)展中國家研究博士項目建立至今已十年。十年中,50余位從事地區(qū)研究…
劉明閣
本專著通過跨文化交際的視角對漢英語言在職業(yè)委婉語、新聞委婉語、廣告委婉語…
曾章團 、吳維敏、林峰
杉洋地處古田、寧德(今寧德市蕉城區(qū))、閩侯、羅源、屏南五縣交界,為古田縣…
龔纓晏
自2013年起,《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年鑒》每年都在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本?!?/p>
趙長貴
少林武術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體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的…
(美)羅杰·F.庫克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人們的焦慮。人類勞動是否完全會為人工智能所取…
陸穗崗 姚默默 徐沛儀 何瓊
本書主要介紹嶺南美術和嶺南工藝。第一章至第五章為嶺南繪畫與書法,從不同的…
楊水根 著
本書聚焦流通產業(yè)減貧發(fā)展現(xiàn)狀,構建了流通產業(yè)減貧的一般理論分析框架,基于…
王敏 著
人性結構的精神性維度使人不僅需要物質家園,還需要精神家園。人民美好生活需…
余茂輝 魏博通 著
本書通過城鄉(xiāng)融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對中部6省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程度進行縱向和…
喻子涵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