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國式現代化新論
02全球工程前沿2023(英文版…
03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生計與…
04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人文旅游資…
05感受美 創(chuàng)造美
06當代鍛煉心理學理論建構與…
07番爿來批
08企業(yè):顧客互動與組織間關…
09中國鄉(xiāng)村移動化閱讀發(fā)展路…
10知乎好問
余躍龍著
清乾隆年間韻書《等韻精要》是目前可見的唯一一部清代河東文士賈存仁研究漢語…
可購
劉雪峰
本書致力于為理工科學生全面介紹科技論文寫作所需的前提準備、寫作技巧和思維…
[愛爾蘭]杰克·霍蘭 著,汪麗 譯
從柏拉圖的至高理念到弗洛伊德的“閹割焦慮”,從夏娃致人…
何大齊
讀書須先識字。漢字,特別是漢字字源,蘊含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基因。《說文解字…
[美]芭芭拉·艾倫瑞克
失業(yè)必然導致貧窮,努力工作就一定能改善生活嗎?在美國,數百萬的底層勞工終…
杜鳳華
本書旨在提升公文寫作效率,通過實用的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快速提升公文寫作能…
楊彬
本書主要針對漢語敘事性語篇的話題鏈現象,依據認知語言學、信息結構理論等展…
汪帥東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對甲午戰(zhàn)前日語譯才的培養(yǎng)過程進行細致地…
許慧琦 著,理想國 出品
20世紀初,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成為中國女性自由獨立的偶像,卻也被…
李文釗
本書基于技藝和人工品的治理哲學范式和界面治理的理論視角,以北京市超大城市…
袁曉玲,李朝鵬,黃濤等
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主戰(zhàn)場和重要引擎,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堅實…
劉佳琦
本書梳理了日語母語者及學習者口語語料庫的現狀及其不足,緊接著介紹了&…
南方周末 編著
南方周末給每個人的寫作案頭書。拆解名家經典文本是寫作必修課。本書為各行各…
岳海翔
公文是處理公務的文書,它既包括黨和國家公文法規(guī)中所明確規(guī)定的15種法定公文…
屠愛萍 著
本書在事件結構的框架下對現代漢語判斷性事件句法語義的同構性進行了研究,對…
鄧彥
《吳語百年面貌與變化研究——以嘉興吳語為例》是一部嘗試…
[美] 凱蒂·維蘭德 后浪
是什么決定了小說的生死?在創(chuàng)作8本小說的過程中,作者找到了答案:結構,以…
劉斯陽 著
本書通過8個章節(jié)全面梳理和討論世界主義、國家主義、自由民族主義關于全球分…
中國鄉(xiāng)村發(fā)展志愿服務促進會組織編寫
《鄉(xiāng)村振興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培育工程——核桃產業(yè)發(fā)展藍皮書》…
張美蘭 ,[美]史皓元 主編
本書選譯收錄柯蔚南先生近20年間發(fā)表的26篇代表文作。內容主要涉及官話及北方…
(日)高梨有希子 著
群馬大學醫(yī)院是日本北關東地區(qū)排名第一的醫(yī)療重鎮(zhèn)。2014年,這家備受當地人信…
楊雅蕓
本書聚焦鄉(xiāng)村移動化閱讀,以新媒體時代鄉(xiāng)村移動化閱讀生態(tài)的變革為基點,對新…
葛洪磊
本書綜合運用物流系統(tǒng)理論、區(qū)域災害系統(tǒng)論、應急管理理論及統(tǒng)計決策理論,分…
陸儉明
詞類是語法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又是漢語語法研究中令人糾結的一個問題,更…
胡森林
本書圍繞調查研究的方法,從概念和意義、特征及原則、常見調研方法詳析,以及…
[美]約翰·費邊·威特 著
從黃熱病到天花,再到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疾病、醫(yī)療…
李四能 主編,高云鶯 陳慧萍 副主編
本書選取了50多個豐富多彩的案例,基本上能代表福建的不同特點。既有沿海地區(qū)…
周曉虹 主編
在當今眾多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中,恐怕還沒有哪一門學科像社會心理學這樣,…
[巴西]威廉·弗盧塞爾
本書是1987問世的一部前瞻性著作,首次以德文出版,已被譯為多國語言。弗盧塞…
尹維坤
本書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于先驗論證的語境主義規(guī)范知識論理論。圍繞這一目標,…
羅紅光 張志敏
人間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理解何以可能”這一命題始…
劉晶
本書邀請國內外公共關系學界和業(yè)界精英,對國內外公關教育、國家品牌、政府和…
魏瀾
就業(yè)無論是在經濟意義上還是價值意義上,對于現代社會的絕大多數個體都是一個…
林永強
專著內容是治國理政及相關問題研究,與當今時代緊密結合。首先對《史記》中幾…
調研報告是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果體現,也是科學決策的有效載體。本書將寫作理論…
劉曉麗
本書專注于探索社會治理中各主體間的微觀交互與合作機制。首先,通過分析現有…
高孟立
本書為作者博士論文成書。本書構建了KIBS企業(yè)與顧客合作創(chuàng)新過程中企業(yè)-顧客…
李敏銳
本書旨在對媒介融合語境下網絡文學內部生產機制及其結構功能進行系統(tǒng)性闡釋,…
吉諾·格塞雷
1932年4月,哥本哈根的尼爾斯?玻爾研究所。約四十名科學家在這里薈萃一堂,…
周曉蕾
長久以來,中國人對韓國的認知慣在“我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