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1392-1910)奉行“事大”政策,與中國的交往極為密切,學習漢語因之成為李朝外交上的大事。在五百余年間,李朝編纂和使用過的漢語教科書不下十余種。本叢刊選取其中有助于漢語研究的十種予以點校和影印,以應學者研究之需。選書大致以能反映實際口語而又非中國本土所固有為原則。各書有諺解的都用諺解本,因為諺解的注音是研究近代漢語語音的寶貴數(shù)據。 南京大學汪維輝教授編纂點校的這套《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叢刊》全四冊,大32開,紙面精裝,2005年1月出版,總定價290.00元。其中第一冊為十種教科書的點校本,繁體橫排;第二冊為《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諺解》《老乞大新釋》《重刊老乞大諺解》的影印本,第三冊為《樸通事諺解》《樸通事新釋諺解》的影印本,第四冊為《訓世評話》《華音啟蒙諺解》《你呢貴姓》《學清》的影印本。收入本叢刊的十種書均由三部分組成:一解題,二點校本,三影印本。解題部分介紹了各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價值,并交代點校體例。點校部分包括劃分段落、施加標點符號和對文字上的俗訛衍脫進行處理。影印部分盡可能選擇較好的版本加以刊印,并標注原書頁碼,以便跟點校部分對照。這是最有價值而又不易得到的原始數(shù)據。書后附錄《相關論著目錄》,分數(shù)據、論著、其它三類,可以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線索。 本叢刊所收的十種書,除《原本老乞大》和《老乞大諺解》、《樸通事諺解》外,在海峽兩岸均未正式印行過。像《你呢貴姓》和《學清》,即使在韓國也不易看到。這批數(shù)據的刊布對漢語史、對外漢語教學、中朝交通史以及經濟史、民俗史、文獻學、文學史等學科必將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蔣紹愚教授為本叢刊作序,認為《叢刊》的出版“對漢語史的研究者來說是一個喜訊”,“將會使有關的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