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數百千種,而《三國志》、《西游記》、《水滸傳》及《金瓶梅演義》,世稱“四大奇書”,人人樂得而觀之,余竊有疑焉。稗官為史之支流,善讀稗官者可進于史,故其為書亦必善善惡惡,俾讀者有所觀感戒懼,而風俗人心庶以維持不壞也?!段饔巍沸摶拿?,論者渭為談道之書;所云“意馬心猿”、“金公木母”,大抵“心即是佛”之旨,予弗敢知。《三國》不盡合正吏,而就中魏、晉代禪,依樣葫蘆,天道循環(huán),可為篡弒者鑒;其他蜀與吳所以廢興存亡之故,亦俱可發(fā)人深省,子何敢厚非?至《水滸》、《金瓶梅》誨盜海淫,久干例禁;乃言者津津,夸其章法之奇、用筆之妙,且謂其摹寫人物事故,即家常日用、米鹽瑣屑,皆各窮神盡相,畫工化工,合為一手,從來稗官無有出其右者。嗚呼!其未見《儒林外史》一書乎?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異玄虛荒渺之淡也。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篇中所載之人,不可枚舉,而其人之性情心術,一一活現紙上。讀之者無淪是何人品,無不可取以自鏡?!秱鳌吩疲骸吧普吒邪l(fā)人之善心,惡者懲刨人之逸志?!笔菚醒?。甚矣,有《水滸》、《金瓶梅》之筆之才,而非若《水滸》、《金瓶梅》之致為風俗人心之害也!則與其讀《水滸》、《金瓶悔》,無寧讀《儒林外史》。世有善讀稗官者,當不河漢予言也夫!乾隆元年春二月閑齋老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