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博雅導讀叢書。讀文學作品,特別是讀名著,還要有正確的方法。那種“一主題二分段三寫作特點”式的機械、冷漠的傳統(tǒng)閱讀方法,是進入不了文學世界的。魯迅曾寫過一篇《詩歌之敵》,說詩人是要“專訴于想象力的”,要“感得……藝術的魅力”,“最要緊的是精神的熾烈的擴大”,“詩歌不能憑仗了哲學和智力來認識,所以情感已經冰結的思想家,即對于詩人往往有謬誤的判斷和隔膜的揶揄”,“凡是科學底人們,……他們精細地研鉆著一點有限的視野,便決不能和博大的詩人的感得全人間世,而同時又領會天國之極樂和地獄之大苦惱的精神相通”。這里所強調的是“科學”與“文學”是把握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它們是互補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絕不能用研究科學的眼光、方法去讀文學作品。包括文學閱讀在內的文學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感受“藝術的魅力”,開發(fā)“想像力”,培育“熾烈”的情感,“博大”的情懷,學會以審美的眼光去讀作品,看世界?!@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名著導讀》課的“教學大綱”規(guī)定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提高每個學習者的“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審美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