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末,我和邵麗在成都籌辦一份計算機報紙,她說:"我們同時也要架一個BBS,和讀者互動。"兩三天后,她領我去成都電子一條街磨子橋上的一家電腦公司。經理不在,兩個20來歲的年輕人給我們演示了BBS的操作過程,問及狀況,一個年輕人說:"每天也就那常來的三四個人上來,主要來下載軟件。"和邵麗要辦的報紙,刊號批不下來,夭折了,辦BBS的事,自然也跟著不提了。邵麗隨后去了美國,我去了《中國計算機報》。如果在1995年,我們就能像今天這樣將網絡也看作媒體,放棄紙媒體,單獨辦起自己的BBS,不知道后來的情形會怎樣?那時的BBS是用"電話線+Modem"來實現PC間通信的惠多網(FidoNet),它誕生在1984年的美國,比1978年在芝加哥最早出現的BBS多了站臺間的轉信功能。中國最早的惠多BBS是1991年羅依(BBS中的賬號為RoyLuo,下同)在北京架設的長城站。"剛開始,長城站一天難得十幾個人上站,這其中多數是從海外撥長途過來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徜徉在國外BBS網絡之余,無意間從站臺列表上看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竟然也有了BBS站臺,于是就不惜長途過來看上一眼。"據中國惠多網著名網友施彤宇回憶:"長城站一般都是通過國際長途與海外的業(yè)余BBS網絡直接通郵。而剛開站的Roy也是只要有人上站,就想方設法拉對方Chat……"1993年,網易創(chuàng)始人丁磊(Ding)于寧波電信在中國惠多網另外一個創(chuàng)始人孟超的幫助下架起了自己的BBS站;1995年2月,騰訊創(chuàng)始人馬化騰(PonyMa)花5萬元用4條電話線在深圳的家里架起了Ponysoft;1996年1月,中國第一程序員WPS作者求伯君(VincentQiu)在珠海架起了"西線"BBS站;1996年5年,金山總裁雷軍(LeiJun)在北京架起了"西點"。1996年冬,我在中關村獵旗門酒吧第一次和雷軍見面時,他問我要Email地址,我囑咐他一定要將我在"西點"的權限加高,使我能在上面待夠半小時以上。1996年,盡管我已經迷上Internet,但依然喜愛非Internet的電話網絡FidoNet。在《中國計算機報》的辦公室里,同事們常常只要聽到"吱:"的一聲"貓叫",就知道我已登錄BBS,電話便不能用了。那時,要用一個叫作"藍波快信"軟件登錄電話那端的BBS服務器,登錄上去之后,要快速地下載信包并上傳信包,然后斷線,一切都要在幾分種內完成,因為電話BBS一條線只能允許一個用戶在線,普通BBS站一般只有一兩根電話線,即同時只能讓一兩個用戶在線,所以,給每個用戶上線的時間不可能太長。下載下來的信包里有別人對自己上次上傳信件的回信,上傳上去的信包是自己對上次下載信的回復。就這樣下下上上,一天要撥上去五六次。不是每一次都能撥上去,大多數情況是別人在線而占線,于是就用軟件在那里自動撥,突然聽到Modem"吱:"的一聲相應回音,那是最美妙的聲音……最初的網絡媒體,電子郵件是其最主要的媒體形式,FidoNet是這樣,誕生于1979的新聞組(Usenet)也是這樣。電子郵件作為網絡媒體最早的載體,今天的地位已經被WWW所取代,但它零成本大規(guī)模投遞的媒體特征,依然反映著網絡媒體的本質特征,所以,在今天沒有一個網絡媒體會忽視電子雜志對網絡媒體的重要意義。1998年1月1日至2日,中國惠多網第二屆全國站長(代表)大會在廣東佛山召開。求伯君取代羅依當選為中國區(qū)協調人。1996年底,我曾安排求伯君拜訪《中國計算機報》總編輯李超云,商討在中國計算機用戶下建立BBS用戶分會之事。到此時惠多網在中國已經有接近100個BBS站,求伯君想通過這個分會使中國惠多網納入國家管理,李超云則總編輯看重BBS上的內容,本來一拍即合的事情,最后卻不了了之了,原因是1998年之后,Internet以燎原之勢迅速發(fā)展壯大起來,電話網絡的BBS因為技術落后,迅速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即便在今天,技術也是網絡媒體諸多要素中的最核心的要素,技術落后的網絡媒體最后都會失敗。1997年底,我為《知識英雄》一書第一次采訪當時的四通利方總經理王志東時,所談話題,依然是他怎樣做RichWin,文中絲毫未提www.srsnet.com(新浪網前身),1998年3月,我再次為《知識英雄》采訪四通利方總工、CCDOS作者嚴援朝。采訪完,在旁邊的小飯館和王志東、嚴援朝一起吃午飯,提到要把即將出版的《知識英雄》放到www.srsnet.com上,王志東讓我找汪延,汪延讓我找陳彤。1998年8月一個雨天的上午,我在四通利方辦公室等待陳彤。10:00過后,一個學生模樣的人拎著把雨傘匆匆走進辦公室,他就是后來成為新浪網全球高級副總裁的陳彤。此時的陳彤是srsnet.com惟一的編輯,srsnet.com當時還有一位兼職的北大學生負責美工,所以,他們?yōu)椤吨R英雄》做的http://ithero.srsnet.com分站等了一個多月才上線。此時距1996年4月29日汪延的新驛多媒體小組融入四通利方已經兩年多了;離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宣布并購海外最大的華人網站公司"華淵資訊"成立新浪網不到四個月。王志東成立srsnet.com的第一個目的是宣傳推廣他的RichWin軟件,并非要做成后來的新浪;汪延和技術人員李嵩波主要負責維護放在美國的虛擬主機,整天忙著開論壇,做聊天室,他們不寫作,也沒想過要做內容。在1998年8月,懂互聯網的人不多,一些報紙幫《知識英雄》發(fā)新聞稿將二級域名http://ithero.srsnet.com,想當然地改成了http://www.ithero.com?!吨R英雄》是中國第一本在網上進行推廣的書,為保持http://ithero.srsnet.com的吸引力,我當時特別想持續(xù)地更新它,陳彤給了我FTP密碼,但當我有一次改亂了整個網站之后,就放棄了手工更新http://ithero.srsnet.com的企圖。這之后,我一直想擁有一個能自己十分容易更新的個人網站,直到2000年4月,Donews.com誕生。那時要找到一個會寫發(fā)布系統(tǒng)的程序員太難了,我后來找到了Donews第一版的作者林興陸,是他最終將我推到了互聯網上。1998年10月20日,陳彤按照汪延的主意將為做世界杯報道而買來的新華社電訊稿,全部利用起來,按新聞內容分類全部擺放到了http://www.srsnet.com首頁。那次改版于凌晨3點開始,5點完成時,放國際歌響徹辦公大樓進行慶祝。這次"試試看"的改版從此確立了新浪網新聞模式的基礎。1999年初,我在北京臺灣飯店為《企業(yè)方法》第一次采訪丁磊時,他已決定放棄1998年賺了400萬元的免費郵件開發(fā),繼而轉向商業(yè)門戶。丁磊為此不惜和最初的技術合作伙伴陳磊華分道揚鑣。丁磊手下沒有懂內容的陳彤可用,他做門戶,以BBS、郵件等交互性服務為核心。認識丁磊不久,我為《中關村問題》一書所做的調查就出現在了剛剛改版完成的網易首頁顯著位置。通過這個的調查,我得到大量的網民的反饋,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對多的快感以及交互的力量。四通打字機發(fā)明人王緝志給我的網上留言是:請聯系我,wjz@usa.net。王緝志后來為《中關村問題》一書撰寫了最精彩的一章。1999初,我因《網上尋夢》一文再次采訪王志東。采訪完,我對他說,srsnet.com要比RichWin值錢,王志東那時顯然并不認同這個觀點,他說,"RichWin不但不會放棄,3月份還會再推出一個新版本,它將轉化為中文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文平臺。新的RichWin能夠幫助網友提高瀏覽速度,能夠將E-mail、網上尋呼、聊天、多內碼等多種Internet必備功能集成在一起,因此,新的RichWin可能會叫RichNet或者RichWeb更合適。"而此時,搜狐的張朝陽卻已經咬定了Internet,雖然他當時既沒技術,也沒錢。"你們說我炒作,但美國公司都是這樣做的!我們一邊做business,一邊豐富完善產品,你們能說我們只是在炒作嗎?"張朝陽回憶說,他曾花大價錢買了微軟的免費電子郵件產品,但"因為沒有源代碼,不能做深度開發(fā),干著急也沒有用";即時通訊方面,"和北極星的合作也不成功";個人主頁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都有草草收兵的感覺。"2000年9月14日,搜狐宣布動用400萬股價值3000萬美元的搜狐股票購并ChinaRen。張朝陽后來對我說,之所以愿意買下ChinaRen,主要是看重ChinaRen的社區(qū)和技術。"清華的技術高手很多。搜狐自創(chuàng)辦以來,一直沒有找到一個技術高手是我很大的一個遺憾。我也可以做技術,我也可以編程,但是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我得去融資,我得去管理。亞信是三四個人合伙創(chuàng)辦的,他們可以分工,但我就一個人。"2000年之后,新浪、搜狐、網易中國三大網絡媒體越走越像,相繼將自己的斷板補齊,中國網絡媒體初步成型,拉開了中國網絡媒體快速發(fā)展的序幕。劉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