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教授生于1911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人。著名東方學家、梵文學家,中國東方學的奠基人。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赴德國,入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在德期間發(fā)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先生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194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chuàng)辦東方語言文學系,并任系主任長達四十年。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研究會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副主編、語言卷主編,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德國哥廷根科學院《新疆吐魯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詞典》顧問,冰島大學《吐火羅文與印歐語系研究》顧問,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