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先后發(fā)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企業(yè)紛紛倒閉,大批工人失業(yè),購買力下降,市場供求力量失衡,這一嚴重的現實使得新、舊古典經濟學理論(自由競爭,通過價格機制調節(jié)供求關系,最終達到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趨于一致)陷入“經濟學危機”。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與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就是由于力圖挽救這次“經濟學危機”而被稱為對傳統(tǒng)經濟學的“革命”的。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就業(yè),以緩解市場供求力量失衡的問題,對比《通論》提出了以下的觀點、理論與方法。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論上;第四、在政策上。本書從倫理學、法律學與經濟學方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論述。這對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道德建設、法制建設和經濟理論研究,是很有啟發(f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