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序
序言
第一篇 總 論
第1章 引論
1.1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市場概述
1.2 基金評價的研究意義
1.3 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2章 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方法綜述
2.1 基金的絕對收益水平
2.2 基金的風險水平
2.2.1 標準差
2.2.2 盧系數(shù)
2.2.3 下跌風險度量
2.2.4 相對風險度量
2.2.5 VaR
2.3 基金評價的基準組合
2.4 基金風險調整的收益水平
2.5 基金業(yè)績來源分析
2.5.1 對基金經理市場時機把握能力的考察
2.5.2 基于風險補償?shù)腇ama分解
2.5.3 基于投資操作環(huán)節(jié)業(yè)績貢獻的基金業(yè)績歸屬分析
2.6 基金業(yè)績的持續(xù)性分析與預測
2.7 基金的風格檢驗方法
2.7.1 基于組合的風格分析
2.7.2 基于回報的風格分析
2.8 其他方法
2.9 國內外現(xiàn)有評價體系介紹
2.9.1 晨星評級體系
2.9.2 標準普爾的評級系統(tǒng)Micropal
2.9.3 我國主要的基金評級體系
2.10 本章小結
第二篇 基金產品評價研究
第3章 基金風險指標的改進
3.1 問題的提出
3.2 VaR
3.2.1 VaR的定義
3.2.2 VaR的優(yōu)點與限制
3.3 證券投資基金收益率正態(tài)性檢驗
3.3.1 樣本
3.3.2 正態(tài)性檢驗
3.4 非對稱(Asymmetric)Laplace分布
3.4.1 定義
3.4.2 非對稱Laplace分布的一些主要特性
3.5 非對稱Laplace分布下的VaR
3.6 非對稱Laplace分布數(shù)據(jù)的擬和與檢驗
3.7 本章小結
第4章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的持續(xù)性研究
4.1 考察基金業(yè)整體持續(xù)性的常用方法
4.1.1 雙向表
4.1.2 回歸法
4.2 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檢驗
4.2.1 數(shù)據(jù)與方法
4.2.2 檢驗結果
4.3 兩種新的持續(xù)性檢驗方法
4.3.1 轉移矩陣
4.3.2 整體持續(xù)性指標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基于DEA的基金業(yè)績評價
5.1 文獻回顧
5.2 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DEA)
5.2.1 CCR模型
5.2.2 BCC模型
5.3 基金DEA評價的幾個關鍵問題
5.3.1 概念模型的選擇
5.3.2 數(shù)量模型的選取
5.3.3 充分的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基于基金特征的PCPC評價模型
6.1 類別變量的嵌入
6.2 部分不可控
6.3 偏好信息的引入
6.4 PCPC模型
6.4.1 定義
6.4.2 性質
6.4.3 變形
6.4.4 分析方法
6.5 實證分析
6.5.1 單期評價
6.5.2 多期綜合評價
6.5.3 基金管理信息的深層次挖掘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相對吸引程度和相對進步程度評價
7.1 問題的提出
7.2 背景模型
7.3 錐性背景模型
7.3.1 偏好下的集合劃分
7.3.2 偏好下的吸引程度度量
7.3.3 偏好下的進步程度度量
7.3.4 對偶模型
7.3.5 進一步討論
7.4 開放式基金的實證分析
7.4.1 樣本與輸入輸出
7.4.2 實證模型
7.4.3 不同等級的劃分
7.4.4 相對吸引程度度量
7.4.5 相對進步程度度量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多期投資管理水平評價
8.1 投資基金的效率方法論
8.2 多期投資管理水平變化的度量
8.3 基于PCPC模型的Malmqtlist指數(shù)求解
8.4 開放式基金多期投資管理效率變動分析
8.5 本章小結
第三篇 基金經理與基金公司評價研究
第9章 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研究
9.1 引言
9.2 開放式基金凈值增長率被拉升了嗎?
9.2.1 問題的提出與相關文獻
9.2.2 研究方法
9.2.3 樣本數(shù)據(jù)
9.2.4 凈值增長率的月末和季末效應
9.2.5 不同業(yè)績組的日歷效應
9.2.6 日歷末前后各5個交易日的凈值增長率異動
9.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效應的研究
9.3.1 相關文獻回顧
9.3.2 研究方法
9.3.3 數(shù)據(jù)處理
9.3.4 實證檢驗
9.3.5 近3年基金“羊群行為”比較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基金經理業(yè)績的評價
10.1 引言
10.2 我國基金經理市場概述
10.3 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評價
10.3.1 數(shù)據(jù)準備
10.3.2 收益率的計算方法
10.3.3 絕對投資業(yè)績排名
10.3.4 擇時選股能力
lO.4 基金經理個人特征對業(yè)績的影響有多大?
10.4.1 相關文獻綜述
10.4.2 關于研究目標和范圍的界定
10.4.3 基金數(shù)據(jù)的選取過程
10.4.4 基金經理個人特征的提取
10.4.5 幾個假設
10.4.6 研究方法
10.4.7 實證檢驗結果分析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投資管理模式的評價研究
11.1 引言
11.2 基金經理的更換
11.3 集中管理
11.4 關于投資管理模式的討論
11.5 本章小結
第12章 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12.1 引言
12.2 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12.2.1 投資研發(fā)能力
12.2.2 營銷服務能力
12.3 核心競爭力評價方法的開發(fā)
12.3.1 定性指標的模糊化
12.3.2 模糊DEA模型
12.3.3 帶子系統(tǒng)的DEA模型
12.3.4 多系統(tǒng)模糊DEA模型
12.3.5 基金類別的模糊函數(shù)設定
12.3.6 概念模型
12.4 實證分析
12.4.1 各大投資管理團隊概況
12.4.2 評價結果
12.5 本章小結
第四篇 基金市場評價研究
第13章 我國基金市場的國際比較
13.1 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的國際比較
13.1.1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的情況介紹
13.1.2 國際信息披露標準和中國基金披露差異對比表
13.1.3 我國基金信息披露存在的缺憾及建議
13.2 證券投資基金監(jiān)管的國際比較
13.2.1 美、英、日三國監(jiān)管體系介紹
13.2.2 我國基金監(jiān)管體系
13.2.3 對形成合理監(jiān)管模式的幾點建議
13.3 本章小結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大事記(1997~2006)
附錄二 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報告之2005年上半年度
附錄三 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報告之2005年
附錄四 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報告之2006年上半年度
附錄五 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持續(xù)性報告之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