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代化學的傳入
第一節(jié) 近代化學傳入之始和化學一詞的由來
一 近代化學傳入之始
二 化學一詞的由來和《六合叢談》中的化學
三 《格物入門》中的《化學入門》
第二節(jié) 化學書籍的翻譯
第三節(jié) 近代化學教育的開端
一 京師同文館的化學教育
二 上海格致書院
三 留學生、教會學校與化學教育
第四節(jié) 新學制的推行與化學教育的發(fā)展
一 癸卯學制與新教育的體制化
二 新式化學教材
第五節(jié) 化學術語的翻譯和統(tǒng)一
一 江南制造局的化學譯名
二 益智書會的化學術語命名
三 杜亞泉的無機物命名方案及其他
第七章 近代化學教育
第一節(jié) 20世紀上半葉與化學有關的高等教育學制的嬗變及高等教育概況
一 民國時期學制的嬗變
二 民國時期大學課程的整理與修訂
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教育改革
第二節(jié) 高等化學教育
一 京師大學堂——壬戊學制前的高等化學教育
二 1922-1937年——我國高等化學教育的大發(fā)展
1 國立北京大學化學系
2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
3 私立南開大學化學系
4 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化學系
5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
6 國立浙江大學化學系
7 私立燕京大學化學系
8 私立輔仁大學化學系
9 國立復旦大學化學系
10 國立武漢大學化學系
三 西南聯合大學——抗戰(zhàn)時期的高等化學教育
1 學校的變遷
2 課程設置
3 西南聯大化學系的教師與學生
四 抗日戰(zhàn)爭結束以后的高等化學教育(1946~1951年)
1 北京大學化學系
2 清華大學化學系
3 南開大學化學系
五 院系調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的高等化學教育
1 1952年高等院校中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2 1952年高等院校的院系調整
3 1953~1960年高等教育形勢的發(fā)展
4 20世紀60年代前期高等教育的形勢與高等化學教育
第三節(jié) 師范教育簡述
第四節(jié) 中等學校的化學教育
一 民國時期普通中學的學制和化學課程標準
1 初級中學
2 高級中學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中等化學教育(1948~1958年)
第五節(jié) 近代化學杏壇師表
1 俞同奎
2 丁緒賢
3 鄭貞文
4 張子高
5 王琎
6 李壽恒
7 張江樹
8 劉樹杞
9 楊石先
10 曾昭掄
11 戴安邦
12 程有慶
13 高濟宇
14 李方訓
15 顧翼東
第一節(jié) 民國時期的化學科學研究
一 基本概況
二 民國時期的化學研究機構
1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2 中央研究院工程(工學)研究所
3 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
4 中央研究院醫(yī)學研究所籌備處
5 北平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6 北平研究院藥物研究所
7 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
8 北平協和醫(yī)學院生物化學科
9 私立中國西部科學院理化研究所
10 私立南開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
11 延安自然科學院化學(化工)系
12 北平工業(yè)試驗所
三 化學各分支學科的科學研究
1 無機化學的研究
2 無機分析化學的研究
3 有機化學的基礎研究
4 物理化學的研究
第二節(jié) 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的化學研究(1949~1966)
一 基本概況
二 化學研究發(fā)展的社會背景
1 中國科學院的建立及其辦院方針
2 中國科學院學部的成立與科學發(fā)展12年長遠規(guī)劃的制訂
3 《科學十四條》與廣州會議
三 中國科學院所屬與化學相關的研究機構
1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2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3 中科院大連石油研究所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4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5 中科院沈陽金屬研究所
6 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7 中科院北京化學研究所
8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9 中科院北京化工冶金研究所
10 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
11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12 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
13 中科院新疆化學研究所(烏魯木齊)
14 中科院煤炭化學研究所(太原)
15 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西寧)
16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貴陽)
17 中科院華東物質結構研究所(福州)
四化學各分支學科的科學研究
第三節(jié) 近代化學科苑擷英
第九章 近代化學學術團體
第十章 近代化學工業(yè)
第十一章 中國化學發(fā)展承前啟后的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