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常(1915.7-1998.1)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原籍貴州,1930-1934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習,后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受業(yè)于著名學者楊楊樹達等,1937年畢業(yè)。1938年起,先后在浙江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南開大學、內蒙古大學和北京語言學院等校任教。曾任天津語言文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顧問、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顧問等。早年致力于語言、音樂、文學三者關系研究,卓有成就。后長期研究漢語語音史、詞匯史,晚年從事社會語言學研究,尤多貢獻。主要著作有《中國上古音樂史論叢》《語言學論文集》《語言學論文集》(續(xù)集)《胡同及其他》《北京街巷名稱史話》和《戰(zhàn)國策箋注》(合著)等。這本小冊子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對于北京城區(qū)街巷名稱進行表面的觀察,既不深入,也夠不上研究的水平。如果說它是中國人自己在社會語言學方面的初步嘗試,提出一些零星資料,有時附上一些膚淺的想法,給專家學者做參考用,這倒還勉強夠得上。并不是說這些零星資料是獨得之秘,膚淺的想法更不是石破天驚的高論,只不過由于路是人走出來的,這條新是以語言為中心,綜合社會、歷史、地理、文化等等方面,以北京街巷名稱為剖析的聚光焦點,做做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