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1895.11.5-1944.7.24),原名恩潤。祖籍江西,生于福建。1926年起任《生活》周刊主編。1932年創(chuàng)辦生活書店。在他的努力下,《生活》周刊由默默無聞發(fā)展到行銷超過15萬份的極有影響的刊物,開創(chuàng)了中國“雜志界新紀元”。因介倡言抗日,參與領導救國會,卒以文字獲罪,與李公樸、沈鈞儒、章乃器等六人被捕,史稱“七君子事件”。鄒韜奮主編或創(chuàng)辦的報刊還有《大眾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國民》周刊、《抗戰(zhàn)》三日刊等。在他的主持下,生活書店發(fā)展到包括香港、新加坡在內的56處分支店,陸續(xù)出版雜志十余種,書籍千余種,成為抗戰(zhàn)中一個堅強的文化堡壘。鄒韜奮先生病逝后,中共中央發(fā)出唁電,稱“其精神將長在人間,其著作將永垂不朽”。延安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等題寫挽詞。朱德的題詞是:愛國志士,民主先鋒。周恩來稱鄒韜奮為“出版事業(yè)模范”。1948年,生活書店與另外兩家進步出版機構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合并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鄒韜奮先生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為三聯書店繼承和發(fā)揚。1936年11月,鄒韜奮先生因參與領導救國會而被捕入獄。在243天的牢獄生活中,他在堅持斗爭之余,埋頭著譯,自傳性質的《經歷》便是其中成果之一。該書計61篇追述自己二十年來的生活經歷和生命斷片,其中從事文化事業(yè)的經驗和思想變化的歷程,堪稱現代愛國、民主知識分子人生道路的縮影。除各篇單獨發(fā)表外,并于1937年4月由生活書店結集出版。1944年春,纏綿病榻、為病魔折磨的韜奮先生,又援筆堅持寫作《患難余生記》。這既是作者回顧數次流亡的顛沛生涯的自傳,也是抗議當局文化統(tǒng)治舉措的歷史文獻。惜乎只寫了五萬多字,即因病逝而成未完成的最后遺作。《韜奮畫傳》收錄上海韜奮紀念館珍藏的264幅圖片資料,由曹辛之先生編著并設計完成,三聯書店于1982年刊印,此次納入本集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