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學校語文怎么了?
一 校園鏡像
二 新時期學校語文及其研究
三 新時期語文教育改革的歷史依據(jù)與價值取向
四 文化研究之于學校語文的意義
第一章 知識轉型與學校語文
一 中國現(xiàn)代性問題的反思
二 現(xiàn)代性知識形態(tài)的詮釋
(一) 西方現(xiàn)代性知識形態(tài)
(二) 知識形態(tài)與中國社會轉型
三 現(xiàn)代性形態(tài)下的知識與學校語文
(一) 讀寫中心主義
(二) 默會知識的缺場
第二章 學校語言教學
一 學校語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 學校語言教學的地位與任務
(二) 學校語言教學的要素
(三) 學校語言教學的危機
二 語言的跨文化對話
(一) 西方哲學家的語言觀簡介
(二) 漢語言的特征
三 回歸語言之初
第三章 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實思考
一 “有用”: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
二 “效率”: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
第四章 大眾文化與學校語文
一 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文化景觀
(一) “卡通一代”來了
(二) “流行歌曲真帶勁”
(三) 放縱的狂歡者
二 大眾文化與語文課堂教學
三 大眾文化優(yōu)質資源的開發(fā)
(一) 大眾文化資源開發(fā)的價值根源
(二) 大眾文化資源價值的判斷
(三) 大眾文化優(yōu)質資源開發(fā)的策略
第五章 學校的語文考試
一 學校語文的前臺:考試的儀式化與知識的商品化
(一)語文考試存在的理由
(二)語文考試的規(guī)訓
二 學校語文的后臺:考試競爭下達成的主動學習方式
(一)維持性學習
(二)孤獨式學習
三 語文考試:師生對話的起點
(一) 語文考試不是一種可預測性目的的實現(xiàn)
(二) 語文考試不是一種可控制性內容的施行
(三) 語文考試不是一種可計算性結果的得出
第六章 語文教師和教科書的關系
一 再現(xiàn)性知識傾向
二 指向性知識傾向
三 有效的對話:師生與教科書融通的關鍵
(一) 霸權支撐下的對話
(二) 平等的對話
第七章 慣習與語文教育實踐
一 慣習的基本意義及相關范疇
二 語文教學生活中師生的文化規(guī)范與文化參與
(一) 學生的困惑:“不省鼠事”抑或“不省人事”?
(二) 教師的感慨:當教師難,當語文教師更難!
(三) 語文教育改革兩難:城鄉(xiāng)兩極如何放置?
第八章 文化研究走入學校語文
一 文化研究是什么
(一)教育與文化
(二)文化研究界說
二 文化研究與教育關系的發(fā)展理路
(一)教育中文化研究的浮現(xiàn)
(二)教育中文化研究的論域
三 置學校語文于文化研究中
(一) 學校語文中文化研究的出場語境
(二) 學校語文中文化研究的論題聚焦
第九章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意義和語文課程變革的效力
一 新課程賦予教師的新的意義
二 語文課程改革的效力
(一)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加深對課程內涵的理解
(二) 以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為本,構建開放多元的語文課程內容
(三) 營造健康的語文課程生態(tài)環(huán)境
結語 多元的思想立體的語言
一 學校教育是什么?
二 學校語文正在做什么?
三 解凍學校語文
后記
本書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