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級:植物形態(tài)藥材性狀臨床應用現代研究·藥材權威多年研究、精心打造·國內首次系統(tǒng)發(fā)布中藥材化學成分·獨創(chuàng)藥材與原植物精美照片同步情示本手冊以實用為宗旨,共收載我國華北地區(qū)常用中藥和地方習用藥174種(包括附藥)。全書采取圖文對照形式進行編排,每種藥材的描述內容包括:藥材名稱、別名、來源、植(動)物形態(tài)、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藥材性狀、性味功能、臨床應用、現代研究等,彩色照片包括其原植(動)物、藥材或飲片。本套書的兩大特點:①參考性。品種選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和《地方習用藥材》兩部具有權威性書籍。文中“現代研究”部分,介紹了藥材鑒別、主要藥效成分、藥理藥效及臨床應用最新成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②實用性。主編、作者均為中草藥專業(yè)教學、科研人員;構圖注重原植物與攝影藝術完美結合,每版圖原植物與藥材同步展示。具有較強的實用性。1.本書分六冊出版。每冊收載的中藥種類是《中華人民共和藥典》(2000年版一部)的藥材品種和部分地區(qū)性用藥。依據中藥的不同入藥部位進行分類,主要包括:根及根莖類、莖木類、皮類、葉類、花類、果實及種子類、全草類、藻及菌類、樹脂類,動物類,礦物類,其他類。每類藥材按筆劃順序由少到多進行排列,個別藥材依版面略作調整。葉類藥材若品種較少則歸并入全草類,樹脂類藥材若品種少則歸并莖木類或其他類。有些中藥材來源于2種或2種以上的藥用植物或動物,本書一般只描述其所在地區(qū)常見的品種。有些藥用植物或藥用動物,有幾個入藥部位,則以其中最常用的中藥為主進行描述,其他的則以附注的形式排列于之后加以簡要描述。2.每種中藥材包括文字和彩色照片兩部分。文字內容包括:中文名、別名、拉丁學名、植(動)物形態(tài)、生境分布、采收加工、藥材性狀、性味功能、臨床應用、現代研究等。每種藥材最多只描述3個常見的別名;原植物或動物形態(tài)描述簡明扼要,突出主要特征;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小氣候環(huán)境為主,分布只描述主要的3個地區(qū);現代研究反映該藥的主要化學成分、藥理藥效、臨床應用的最新成果。原植物的彩色照片力求有花或果實,藥材或飲片的彩色照片主要突出藥材在外形、色澤、斷面等方面的特征。少數動物類藥材由于其原動物不易找到,少數進口藥材國國內不產,所以僅提供其藥材照片;某些原動物和礦物的形態(tài)與其藥材極相似,也僅拍攝其藥材的彩色照片。3.個別藥材的照片取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貴州夏同珩編審提供部分照片,張丹雁老師收集大部分藥材和飲片,在此一并致謝。4.本書后面均附有藥材的中文名索引和原動、植物拉丁學名索引。中文名索引按筆畫順序排列,藥材正名以黑體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