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80日元一碗的牛肉飯
280日元的沖擊
“要不然咱也買幾份嘗嘗!”
讓女顧客多起來
250日元的促銷活動
我們并沒有輸給“松屋”
重新設計“吉野家的價值”
生產效益有所下降也在所不惜
程序化的惡果
以“價廉”為杠桿, 撐破僵化的局面
“大”10日元和“小”10日元
只靠模擬試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只有在暑假期間才能出臺
營銷活動中的破綻
來店打工的人也流下了眼淚
人均每小時接待14人是可以做到的
連配送車和冷藏車也要相應改變
牛肉飯的米飯和套餐的米飯
米飯出鍋的時機也寫到了操作程序里
客人減少, 難以保持傳統(tǒng)風味
伊藤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價格的下調以何種程度為宜
價格破壞與體系的重建
第二章 “味美. 價廉. 快捷”的變遷
牛肉飯的誕生
異乎尋常的每天“翻臺”66次
為滿足顧客的個人嗜好而斗爭
“外餐元年”的決心
吉野家的招牌為什么是橘黃色的
穿雨靴的“教育專家”
“價廉”加入到“味美. 快捷”的行列中
“價廉”和“味美”的換位
肥肉削減到了不能再減的程度
還是過去的速度快
連鎖經營的優(yōu)勢和弱點
伊藤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省時型經營”的興盛
第三章 原料的秘密
絕對安全, 讓顧客放心
吉野家的標準變成美國農業(yè)部的一種規(guī)格
一年消耗的牛肉相當于350萬頭牛
最大的終端用戶
B to B的做法令人放心不下
與其自家培養(yǎng), 不如與行家合作
伊藤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食品的安全衛(wèi)生和企業(yè)的責任
第四章 肉要一勺準, 飯分兩次盛
新錄用的職員要深入基層
有的員工在錄用的當年就當了店長
連鎖店之間可以互相借調員工
先從勤雜工做起
鐘點工也當上了店長
女員工增加的原因
培養(yǎng)一個盛肉“大師”至少需要半年
操作人員的站位也有規(guī)定
開展操作技術評比活動
寧“濫”勿缺
伊蘑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連鎖店與規(guī)模經濟
第五章 店鋪布局的演變
讓店鋪的格局更舒適
郊區(qū)連鎖店的兩種模式
普通餐館根本不能效仿的座位利用率
加大外賣的力度
城鐵環(huán)線“山手線”上的店鋪布局陳舊
餐臺的面積擴大了一倍
建店時不必再搞現場說明
關閉的店鋪一年只有兩三家
需要全面改裝的店鋪每年有幾十家
需要轉變的觀念還有很多
領導的邏輯
伊藤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資產負債下的輕松經營
第六章 破產與復興的舞臺背后
沒想到在這里干了一輩子
從打工者到公司的正式員工
連鎖店的洗禮
牛肉不能從國外進口
從50家至100家, 從100家到200家
一年之內, 店長冒出來一倍多
在九州, 一切都靠自己
那時候的工作太有意思了
僅僅9個月的在美國留學
束縛手腳的經營管理體制
速凍牛肉的問世
在最壞的時機選擇了提價
回國一看, 氣氛全變了
消耗戰(zhàn)仍在繼續(xù)
“我們一直等候著您的到來”
最強的律師聯袂登場
永不熄滅的燈火
來吧, 吉野家還活著
大幅度關閉人不敷出的店鋪
只有工資照發(fā)不誤
4年內奇跡般地償還了所有債務
伊藤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連鎖店經營的課題
為什么選擇“破產保護”
第七章 走向未來的吉野家品牌
“安全第一”的時代
“你們這幫人真的成了看家護院的啦!”
登上一個嶄新的舞臺
“一個公司. 一個品牌”的理想態(tài)勢
僅衛(wèi)星品牌, 年銷售額就是700個億
選擇與集中
甜麥圈不是“快餐廳”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潛力
能夠超過美國
大米和蔬菜的采購本地化
讓我們的伙伴遍及世界
只有品牌是永恒的
伊藤教授的經濟學筆記:
“洋快餐”與“洋商場”的巨大差別
解說 牛肉飯里有真理
經濟的真理蘊含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
關于“連鎖經營”的經營革新運動
“從綜合走向專營”的背后
吉野家的風險管理
發(fā)揮“勞動市場流動性”的作用
單純而又不失本質的“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