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經濟學教授。男,生于1939年9月8日,陜西長安人?,F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區(qū)域科學協(xié)會常務理事,深圳綜合開發(fā)研究院理事,西北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兼職教授。1959-1963年在西北大學經濟系學習,1963—1966年在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讀硬士研究生,1966年畢業(yè)留所做研究工作。1979年評定為助理研究員,1983-1984年借調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工作,1985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88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制度和制度變遷理論。曾參與“六五”經驗總結,“七五”國力預測,“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國,中國以及深圳和海南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等重大課題的研究,親自主持了體制變革中的宏觀經濟穩(wěn)定,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學科,中國貿易保護代價的測算等重大課題,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論創(chuàng)造。從1977年開始在報刊發(fā)表文章,到目前為止,共發(fā)表論文40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英俄文譯著5部(篇)。主要代表作有:《經濟結構和經濟效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公有制宏觀經濟理論大綱》(副主筆,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0年版),《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執(zhí)行主編;第1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張曙光經濟學書評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版),“MeasuringtheCostsofProteCtioninChina”(America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8;《中國貿易保護代價的測算》,與張燕生、萬中心合作,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出版),《繁榮的必由之路》(經濟學隨筆集,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曾四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和著作獎,一次獲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一等獎,兩次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秀研究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