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計算機組網技術基礎
1.1傳輸介質及連接器
1.1.1雙絞線
1.1.2同軸電纜
1.1.3光纖
1.1.4雙絞線的組網工具及網線制作
1.1.5雙絞線組網連接方法
1.1.6光纖連接器與光纖連接方法
1.1.7同軸電纜的組網連接方法
1.2計算機網絡組網設備
1.2.1網絡適配器(網卡)
1.2.2調制解調器
1.2.3集線器和中繼器
1.2.4網橋
1.2.5路由器
1.2.6交換機
1.2.7協(xié)議轉換器
1.2.8資源設備
1.3組網基本技術
1.3.1網絡拓撲結構
1.3.2結構化布線技術
1.3.3兩臺計算機直連的方法
1.3.4通過PSTN連接的方法
1.4組網軟件基礎
1.4.1網絡通信協(xié)議
1.4.2選擇網絡通信協(xié)議
1.4.3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選擇
1.4.4常用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
1.4.5網絡配置軟件
1.5企業(yè)網組網層次和技術
1.5.1企業(yè)網紐網采用的技術
1.5.2企業(yè)網絡方案設計中的層次結構
1.5.3千兆企業(yè)網的協(xié)議結構
1.5.4企業(yè)網組網的基本問題
1.5.5大中型企業(yè)網方案設計
1.5.6企業(yè)網組網技術問題分析
1.6小結
1.7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對等網絡組網
2.1對等網絡概述
2.1.1對等網絡的概念和特點
2.1.2對等網絡與客戶/服務器網絡的比較
2.1.3對等網絡的拓撲結構
2.2組建對等網絡
2.2.1準備硬件
2.2.2硬件組裝
2.2.3軟件的安裝與配置
2.3對等網絡的使用
2.3.1使用共享資源
2.3.2檢測網絡
2.4小結
2.5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客戶/服務器網絡的配置
3.1Windows網絡的特點
3.1.1Microsoft公司產品類別
3.1.2Windows2000系列
3.1.3客戶/服務器模式和瀏覽/服務器模式
3.1.4Windows網絡層次模型
3.2Windows2000Server網絡配置
3.2.1客戶/服務器網絡的結構
3.2.2網絡的工作模式
3.2.3客戶/服務器網絡中的一些概念
3.2.4安裝Windows2000Server
3.2.5配置Windows2000Server服務器
3.3客戶機的配置
3.3.1客戶機配置準備工作
3.3.2客戶機的配置
3.3.3從客戶機訪問服務器
3.4Windows2000Server網絡環(huán)境的配置
3.4.1默認的啟動系統(tǒng)與故障恢復設置
3.4.2設置多任務的運行方式,
3.4.3通過修改注冊表進行系統(tǒng)設置
3.5小結
3.6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lián)芴柧W絡的配置
4.1遠程訪問的技術
4.1.1遠程訪問的方式
4.1.2撥號網絡的連接方式
4.1.3RAS支持的通信協(xié)議
4.2撥號網絡的配置
4.2.1配置的準備工作
4.2.2遠程訪問服務器端的設置
4.2.3配置RAS服務器
4.2.4配置遠程訪問策略
4.2.5遠程訪問的管理
4.2.6遠程訪問客戶端的設置
4.2.7撥號連接的使用
4.3撥號網絡的Internet連接共享設置
4.3.1共享計算機的設置
4.3.2對要使用共享的計算機的設置
4.4小結
4.5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Intranet組網技術
5.1Intranet概述
5.1.1Intranet的用途
5.1.2Intranet的特點
5.1.3Intranet組網問題分析
5.2Windows網絡中的IIS
5.2.1IIS的特點
5.2.2IIS的安裝
5.2.3IIS的管理
5.3域名服務系統(tǒng)DNS
5.3.1DNS概述
5.3.2域名服務系統(tǒng)DNS的安裝
5.3.3配置DNS域名服務器
5.3.4創(chuàng)建子域
5.3.5DNS服務器的其他設置
5.3.6配置使用DNS域名服務器的客戶機
5.3.7在DNS域名服務器上設置主頁
5.4Web服務器配置
5.4.1Web站點和FTP站點
5.4.2Web服務器配置的準備工作
5.4.3建立新的Web站點
5.4.4刪除Web站點
5.4.5限制非授權用戶訪問Web站點
5.5FTP服務器配置
5.5.1添加FTP服務
5.5.2增加FTP站點
5.5.3設置FTP消息和目錄輸出格式
5.5.4為FTP新建虛擬目錄
5.5.5設置訪問FTP站點的權限
5.5.6FTP命令
5.5.7簡單文件傳輸協(xié)議TFTP
5.5.8一臺服務器主機可以提供多種服務
5.6E-mail服務器配置
5.6.1MicrosoftSMTPService提供的功能
5.6.2新建E-mail服務器站點
5.6.3E-mail服務器配置
5.7網絡數據庫的應用
5.7.1企業(yè)網中的應用模式
5.7.2CGI程序設計
5.7.3API應用編程接口
5.7.4Java語言
5.7.5ASP技術
5.7.6用IDC訪問Web數據庫的方法
5.7.7用IDC訪問Web數據庫的實例
5.8接入Internet
5.8.1Internet連接概述
5.8.2撥號接入Internet
5.8.3通過ISDN接入Internet
5.8.4通過DDN專線接入Internet
5.8.5通過ADSL接入Internet
5.8.6通過電纜調制解調器接入Internet
5.8.7通過電力線網絡接入Internet
5.9Internet連接共享
5.9.1Internet連接共享概述
5.9.2Internet連接共享設置
5.10小結
5.11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路由器與交換機的配置
6.1路由器配置基礎
6.1.1路由器的功能
6.1.2路由器的分類
6.1.3路由器重要性能指標
6.1.4Cisco路由器系統(tǒng)組成
6.1.5Cisco路由器產品系列
6.2路由器配置
6.2.1路由器配置途徑以及配置環(huán)境搭建
6.2.2I0S的啟動與系統(tǒng)配置對話
6.2.3路由器狀態(tài)以及配置模式
6.3CiscoIOS命令行接ElCLI簡介
6.3.1使用幫助
6.3.2顯示路由器狀態(tài)
6.3.3I0S及配置文件的備份
6.3.4配置控制
6.3.5改變工作模式命令
6.3.6口令管理
6.3.7路由器測試命令
6.4常用配置
6.4.1IP地址的配置
6.4.2IP路由配置
6.4.3路由協(xié)議配置
6.4.4廣域網協(xié)議配置
6.4.5網絡地址轉換NAT及配置
6.5交換機配置技術
6.5.1交換機的用途
6.5.2交換機與網橋.路由器的比較
6.5.3交換機的分類
6.5.4交換機的級聯(lián)和堆疊
6.5.5虛擬局域網VLAN
6.5.6Cisco交換機產品系列
6.5.7Cisco交換機的配置
6.6小結
6.7思考題與習題
第7章Intranet安全與管理
7.1Intranet安全
7.1.1Intranet的安全策略
7.1.2網絡安全的層次劃分
7.1.3Internet的網絡安全層次
7.1.4網絡防火墻技術
7.1.5防火墻的結構
7.1.6企業(yè)網防火墻的方案
7.1.7基于密碼理論的技術
7.2網絡地址轉換NAT用于Intranet安全
7.2.1網絡地址轉換的用途
7.2.2Intranet的專用IP地址
7.2.3用路由器實現網絡地址轉換
7.2.4用Windows2000實現網絡地址轉換
7.2.5NAT技術用于安全的特點
7.2.6NAT安全模型及實現結構
7.3IIS為Intranet提供的安全性
7.3.1IIS的5個安全元素
7.3.2驗證安全
7.3.3訪問控制
7.3.4證書安全
7.3.5加密安全
7.3.6審核安全
7.3.7執(zhí)行的標準
7.3.8IIS中的安全性設置
7.3.9IIS安全檢查表
7.3.10為Web內容設置訪問權限
7.3.11設置計算機的訪問權限
7.4Intranet管理
7.4.1企業(yè)網中的網絡管理技術
7.4.2SNMP管理模型
7.4.3網管代理
7.4.4網絡管理站和SNMP規(guī)定的操作
7.4.5網管工具的選取
7.4.6網絡管理軟件的應用
7.4.7實現系統(tǒng)管理的NET命令程序
7.4.8用于網絡管理的一些方法
7.4.9網絡管理的發(fā)展
7.5小結
7.6思考題與習題
附錄A組網技術與配置實驗設計
附錄B組網技術與配置術語和
縮寫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