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研究的意義
(一)深化對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認識
(二)指導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實踐
二、國內外關于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研究的現狀
(一)國內研究的現狀
(二)國外研究的現狀
三、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研究中的幾組相近范疇
(一)政黨外交與政府外交
(二)政黨外交與黨際關系
(三)政黨外交與政黨政治
(四)政黨外交和政黨外交理論
四、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研究的結構安排和主要方法
(一)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研究的結構和體系安排
(二)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思想基礎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際關系的思想原則
(一)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國際性
(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同時存在
(三)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
.(四)同工人運動內部的機會主義和分裂主義進行斗爭
二、列寧關于黨際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一)列寧對馬克思恩格斯黨際關系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
(二)列寧在實踐中對黨際關系理論的貫徹落實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政黨外交理論
一、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領導下的政黨交往簡要回顧
(一)同各國共產黨的交往
(二)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性質政黨的關系
二、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在政黨外交中所體現的
三個正確原則
(一)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
(二)堅持獨立自主、平等相待的原則
(三)堅持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愛國主義
三、經驗和教訓
(一)與中間派政黨的交往中較少意識形態(tài)的羈絆
(二)對資產階級右翼政黨實行“分而治之”是較為有利的選擇
(三)同外國共產黨交往中的有益經驗和沉痛教訓
第三章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新發(fā)展
一、黨際關系四項原則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靈魂和核心
(一)黨際關系四項原則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進行調整的標志
(二)黨際關系四項原則的內涵
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一)無產階級國際組織的總委員會“不是羅馬教皇”,不是指揮中心
(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中心,也不可能有中心”
(三)“我們也不贊成搞什么大家庭”
三、把黨際關系和國際關系區(qū)分開來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上的可貴創(chuàng)新
(一)理論創(chuàng)新的背景
(二)理論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求
(三)理論創(chuàng)新的目標建構
四、“國際主義、愛國主義都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上的一大貢獻
(一)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辯證關系
(二)把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都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上的一大貢獻
五、繼續(xù)堅持旗幟鮮明地批判和反對“和平演變”
第四章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特征
一、經驗性——建國以來政黨外交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
(一)反對大黨主義
(二)不可強求一律
(三)不存在指揮中心
(四)正確處理各黨的分歧
二、時代性——順應世界主題轉換,放眼世界,求真務實
(一)世界主題的轉換
(二)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
(三)新技術革命方興未艾
(四)全球化階段的到來
(五)社會主義新思潮的興起
三、綜合性——黨建理論與外交理論的有機結合
(一)政黨外交理論同外交理論的不同
(二)政黨外交理論與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的不同
(三)黨建理論與外交理論的有機結合
四、獨創(chuàng)性——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產物
(二)別國共產黨未曾有過如此完整明確的政黨外交理論
(三)對別國政黨外交的借鑒意義
五、動態(tài)有效性——靈活適應兩制并存發(fā)展的新現實
(一)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的長期并存
(二)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任重而道遠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將在探索中繼續(xù)前進
一、新科技革命的飛速發(fā)展將給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造成強大沖擊
(一)政黨外交理論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
(二)政黨外交理論要有新的發(fā)展
(三)政黨外交理論在探索中將會注入新的因素
二、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引發(fā)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新思考
(一)關于兩種“第三條道路”的問題
(二)關于在國際范圍內同社會民主黨的交往立場問題
三、西方新社會運動給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所帶來的影響
(一)批判地吸收新社會運動當中的一些有影響的觀點
(二)應注意新社會運動中的革命傾向
(三)要把握新社會運動的本質,注意策略
四、警惕沖擊和危害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理論的種種謬論
(一)美化論
(二)丑化論
(三)歪曲論
(四)“和平演變”論
(五)幼稚論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