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做自己想做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而若要夢想成真,你必須醒著。你要找到你的位置,挖掘出你生命的金礦,不做命運的囚徒!只要你認為你行,你就行! 認清自己 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重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了解,他又怎能作好人生的戰(zhàn)略部署呢? 蘇格拉底曾說“認識你自己”,在此,我們更進一步提出“認清自己”的觀點。有志者均體驗過認清自己是如何困難,但也有人批判過這句話。法國作家西特說:“力求認清自己的毛毛蟲,永遠無法變成蝴蝶。”他的批評也有一定的道理。有時認清自己,特別是著重剖析自己的弱項,也有可能沉淪于自卑的深淵之中。但如果能從自己的性格、能力方面來分析自己,有什么優(yōu)缺點,并能“誠實”地帶著勇氣反省,你將是一個自己命運的優(yōu)秀的舵手。 愛因斯坦大學時的老師佩爾內教授有一次嚴肅地對他說:“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熱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為什么不學醫(yī)、不學法律或哲學而偏要學物理呢?”幸虧愛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物理學方面有足夠的才能,并沒有聽那個教授的話。否則,也許我們的物理科學就不會像今天這樣了。 科學的門類不同,需要的素質與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個杰出的臨床醫(yī)生,必須具有很好的記憶力;研究理論物理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可少;一個數(shù)學家沒有必要一定具備實際操作、設計和做實驗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對于一個化學研究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學主要是一門觀察科學,需要很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的細致進行觀察的毅力。人的興趣、才能、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人不了解這一點,沒有能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你所從事的行業(yè)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這方面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達爾文對數(shù)學、醫(yī)學呆頭呆腦,一摸到動植物卻靈光煥發(fā)。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他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一流的科學家,但也許能夠成為一個一流的科普作家?!庇谑牵麕缀醢丫θ纪度氲娇破談?chuàng)作上,終于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持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那才是最適合自己干的行業(yè),后來他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