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導讀
0.1 前提條件
0.2 本書編寫原則
0.3 本書的使用方法
0.4 練習題
0.5 關于尺寸的一點說明
0.6 關于配套光盤
0.7 關于書中參考的文件
0.8 Windows 2000
0.9 編寫約定
第1章 多實體
1.1 多實體概述
1.1.1 建立多實體的方法
1.1.2 多實體技術的應用
1.1.3 實體文件夾
1.2 橋接
1.3 局部操作
1.4 組合實體
1.4.1 組合工具
1.4.2 組合實體示例
1.4.3 添加組合實體
1.4.4 共同組合實體
1.4.5 刪減組合實體
1.5 工具實體
1.5.1 插入零件
1.5.2 移動/復制實體
1.5.3 陣列實體
1.6 對稱造型
1.7 焊接造型
1.8 多實體特征
1.8.1 特征范圍
1.8.2 使用分割建立裝配體
1.8.3 使用切除建立多實體
1.9 練習1:組合多實體零件
1.10 練習2:多實體零件的橋接
1.11 練習3:使用鏡像建立多實體
1.12 練習4:使用線性陣列建立多實體
1.13 練習5:插入零件和定位實體
1.14 練習6:復制實體
第2章 掃描
2.1 概述
2.2 掃描和放樣的區(qū)別
2.3 掃描的分類和要素
2.3.1 簡單掃描和復雜掃描
2.3.2 掃描特征要素
2.4 建立通過自由點的樣條曲線
2.4.1 輸入點坐標
2.4.2 從文件中讀入數(shù)據(jù)
2.4.3 編輯曲線
2.4.4 繪制掃描路徑和掃描輪廓
2.5 掃描凸臺特征
2.5.1 掃描特征參數(shù)
2.5.2 建立掃描凸臺
2.6 使用庫特征
2.6.1 庫特征
2.6.2 庫特征參考
2.6.3 插入庫特征
2.6.4 庫特征文件夾
2.7 投影曲線
2.8 變半徑圓角
2.9 面圓角
2.9.1 分割線
2.9.2 建立面圓角
2.10 分析幾何體
2.10.1 顯示面曲率
2.10.2 顯示線曲率
2.11 選擇邊的方法
2.12 多厚度抽殼
2.13 系統(tǒng)性能方面的考慮
2.13.1 性能選項
2.13.2 壓縮特征
2.13.3 中斷重建模型
2.14 螺紋
2.14.1 螺旋線
2.14.2 螺紋建模
2.14.3 與結束端面對齊
2.15 沿模型邊線的掃描
2.15.1 切線延伸
2.15.2 組合曲線
2.16 3D草圖
2.16.1 兩面夾角的平面
2.16.2 基準軸
2.16.3 在非平面表面使用異型孔向導
2.17 練習7:簡單的掃描練習
2.17.1 開口銷
2.17.2 曲別針
2.17.3 斜接掃描
2.18 練習8:Attachment
2.19 練習9:Hanger Bracket
2.20 練習10:Offset Screwdriver
2.21 練習11:Tire Iron
2.22 練習12:3D草圖
2.23 練習13:多平面3D草圖
2.24 練習14:異型孔向導和3D草圖
2.25 練習15:彈簧
第3章 放樣
3.1 基本放樣
3.1.1 基本步驟
3.1.2 放樣實例
3.1.3 放樣的相切控制
3.1.4 利用放樣合并多實體
3.2 派生草圖和復制草圖
3.2.1 復制草圖
3.2.2 派生草圖
3.3 高級放樣
3.3.1 輪廓準備
3.3.2 共享草圖
3.3.3 分割曲線
3.3.4 誤差分析
3.4 其他技術
3.4.1 基本步驟
3.4.2 高級混合面圓角
3.4.3 使用曲面切除
3.4.4 鏡像所有
3.4.5 結論
3.5 練習16:Poker
3.6 練習17:派生草圖
3.7 練習18:復制草圖
3.8 練習19:Funnel
第4章 曲面
4.1 使用曲面建模
4.1.1 曲面的含義
4.1.2 建模步驟
4.1.3 曲面建模命令
4.1.4 旋轉曲面和掃描曲面
4.1.5 剪裁曲面
4.1.6 關于FeatureManager設計樹
4.1.7 平面區(qū)域
4.1.8 縫合曲面
4.1.9 形成實體
4.2 高級圓角
4.2.1 多半徑圓角
4.2.2 圓角的逆轉參數(shù)
4.2.3 關于切線延伸
4.3 等距曲面
4.4 延伸曲面
4.5 隱藏/顯示實體
4.6 交叉曲線和樣條線
4.6.1 樣條曲線
4.6.2 交叉曲線
4.7 填充曲面
4.8 修補輸入的曲面
4.9 練習20:曲面建模
4.9.1 拉伸曲面
4.9.2 刪除面
4.9.3 剪裁曲面
4.9.4 曲面倒圓角
4.10 練習21:Halyard Guide
4.11 練習22:利用輸入曲面和替換面
4.12 練習23:利用曲面建立實體
4.12.1 利用曲面放樣
4.12.2 修補并縫合曲面
4.13 練習24:插入圖片和組合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