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不寬容的根源都是恐懼。我已經找到了通往更美好家園的路徑。我已經看到了幸福的生活在等待著我們。跟隨我,讓我領你們去吧。諸神的微笑在那兒與在此地一樣燦爛。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Willetov&nLoon,1g82—1944)是荷裔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生于荷蘭鹿特丹,1911年獲得德國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在其求學前后,曾先后從事多種職業(yè),并游歷過世界很多地方,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房龍在寫作方面取得了最令人矚目的成就。從1913年第一部作品問世到1944年去世,房龍寫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蘭共和國衰亡史》、《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fā)明的故事》、《寬容》、《圣經的故事》、《與世界偉人談心》等。房龍的作品飲譽世界,先后在荷蘭、德國、法國、瑞典、日本、丹麥、希臘、印度、中國等二十多個國家翻譯出版。房龍寫書文筆睿智幽默,文風清新。他的著作往往涉及多種領域,包括音樂、繪畫、歷史、地理及科學知識,內容旁征博引,史料信手拈來。郁達夫曾分析過房龍的寫作藝術:“實在巧妙不過,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一寫,讀他書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覺得娓娓忘倦了?!比欢嬲蛊渲鳉v時而不衰的原因是他看待問題的獨特角度。他始終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以深厚的人文關懷,關注人類的生存,關注人類的發(fā)展,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觀和發(fā)展觀,給后人以深深的啟迪。房龍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其著作通俗易懂,趣味性強。郁達夫曾說過:“實在巧妙不過,干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這么一寫,讀他的書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覺得娓娓忘卷了?!狈魁埖臅?0年代就翻譯到了我國,給當時很多作家以啟發(fā)。90年代重新翻譯,立刻引起銷售熱潮。他的書不僅生動有趣,還表現為世上特征,以至于有報道說,當時的白領女性手袋中除了化妝品,就是一本房龍的書了。朗朗書房·西方文化大眾精品書系(第一輯)。這實際上是一部兩千年來人類思想發(fā)展的歷史。房龍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fā),探尋千百年來人類精神上“不寬容”的根由。歷史上由于信仰、道德、風俗等的不同,人類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集團,每個集團總是居住在壁壘森嚴的城堡里,用偏見和固執(zhí)這個堅固的屏障抵御外界和外來的影響。而這種不寬容來自于對人類生存的恐懼。20世紀20年代的房龍樂觀地認為寬容的實現是可能的,在知識和理性統(tǒng)治的時代,人類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寬容便會大行其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