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1部分 Red Hat Linux快速入門 5
第1章 Red Hat Linux概述 7
1.1 介紹Red Hat Linux 7
1.2 什么是Linux 8
1.3 UNIX中Linux的淵源 9
1.4 Linux的通用特性 10
1.5 Linux的主要優(yōu)點 11
1.6 什么是Red Hat Linux 11
1.7 為什么選擇Red Hat Linux 12
1.8 Red Hat Linux 8的新特性 13
1.8.1 Red Hat 配置工具 14
1.8.2 Red Hat桌面界面 14
1.8.3 Apache 2.0 16
1.8.4 安裝 16
1.8.5 附加的軟件包 16
1.9 《Red Hat Linux 8寶典》的改進 17
1.10 免費軟件文化 17
1.11 小結 18
第2章 安裝Red Hat Linux 19
2.1 快速安裝 19
2.2 詳細的安裝指令 21
2.2.1 選擇安裝方法 21
2.2.2 選擇計算機的硬件 22
2.2.3 開始安裝 23
2.2.4 運行Red Hat Setup Agent 32
2.3 安裝更多的Red Hat Linux軟件包 33
2.4 特殊的安裝步驟 34
2.4.1 從其他媒體安裝 34
2.4.2 執(zhí)行kickstart安裝 37
2.5 特殊的安裝問題 41
2.5.1 硬盤分區(qū) 41
2.5.2 從現有的分區(qū)重新設置硬盤 48
2.5.3 創(chuàng)建安裝軟盤 51
2.5.4 使用GRUB或LILO引導加載程序 53
2.5.5 重新配置內核 60
2.6 排除安裝故障 63
2.7 小結 64
第2部分 使用Red Hat Linux 65
第3章 了解Red Hat Linux 67
3.1 登錄Red Hat Linux操作系統(tǒng) 67
3.1.1 登錄會話 69
3.1.2 shell接口 70
3.2 了解Red Hat Linux shell 73
3.3 在Red Hat Linux系統(tǒng)中使用shell 73
3.3.1 定位命令 74
3.3.2 重新運行命令 75
3.3.3 連接和擴展命令 79
3.3.4 使用shell環(huán)境變量 81
3.3.5 管理后臺和前臺進程 83
3.3.6 配置shell 85
3.4 處理Red Hat Linux文件系統(tǒng) 88
3.4.1 創(chuàng)建文件和目錄 89
3.4.2 移動. 復制和刪除文件 93
3.5 使用vi文本編輯器 94
3.5.1 啟動vi文本編輯器 94
3.5.2 移動文件 96
3.5.3 查找文本 96
3.5.4 使用帶命令的數字 97
3.6 小結 97
第4章 使用桌面 99
4.1 啟動桌面 99
4.2 使桌面工作 101
4.2.1 運行Display Settings窗口 102
4.2.2 理解XF86Config文件 103
4.2.3 獲取更多信息 103
4.3 選擇KDE或GNOME桌面 104
4.4 使用GNOME 桌面 105
4.4.1 使用Metacity窗口管理器 105
4.4.2 使用GNOME面板 107
4.4.3 使用Nautilus文件管理器 111
4.4.4 更改GNOME首選項 112
4.4.5 退出GNOME 115
4.5 使用KDE桌面 115
4.5.1 啟動KDE 116
4.5.2 KDE 桌面介紹 116
4.5.3 使用Konqueror文件管理器管理文件 118
4.5.4 配置Konqueror選項 123
4.5.5 管理窗口 124
4.5.6 配置桌面 125
4.5.7 添加應用程序啟動器和MIME類型 127
4.6 使用X Window System 129
4.6.1 自己啟動GUI 129
4.6.2 理解X Window System 129
4.6.3 X客戶機命令行選項 130
4.6.4 X資源文件 132
4.6.5 改變X 顯示資源 134
4.6.6 X應用程序資源 136
4.7 小結 136
第5章 訪問和運行應用程序 137
5.1 使用Red Hat Linux作為應用程序平臺 137
5.2 查找Linux中與Windows下等效的應用程序 138
5.3 獲取Red Hat Linux應用程序 139
5.3.1 研究桌面 139
5.3.2 在Internet上查找應用程序 140
5.3.3 下載Linux軟件 141
5.3.4 了解軟件包的名字和格式 142
5.4 安裝Red Hat Linux應用程序 145
5.4.1 安裝和管理RPM文件 145
5.4.2 利用源代碼創(chuàng)建與安裝 151
5.5 運行X Window應用程序 154
5.5.1 從菜單啟動應用程序 154
5.5.2 從Run Program窗口啟動應用程序 154
5.5.3 從Terminal窗口運行應用程序 155
5.5.4 使用X Window實用程序 156
5.5.5 運行遠程X應用程序 160
5.6 用仿真程序運行其他操作系統(tǒng)下的應用程序 164
5.6.1 運行DOS應用程序 165
5.6.2 使用WINE運行Windows應用程序 167
5.6.3 使用ARDI Executor運行Macintosh應用程序 171
5.7 小結 171
第6章 使用Red Hat Linux進行排版 173
6.1 使用 OpenOffice 173
6.2 其他字處理程序 174
6.2.1 使用StarOffice 175
6.2.2 AbiWord 176
6.2.3 使用KOffice 176
6.3 使用傳統(tǒng)的Linux排版工具 177
6.4 用Groff或LaTeX創(chuàng)建文檔 178
6.4.1 使用Groff進行文本處理 178
6.4.2 使用TeX/LaTeX進行文本處理 186
6.4.3 轉換文檔 189
6.4.4 創(chuàng)建DocBook文檔 190
6.4.5 了解 SGML和XML 190
6.5 使用Red Hat Linux打印文檔 193
6.5.1 打印到默認打印機 193
6.5.2 從shell打印 193
6.5.3 檢查打印隊列 194
6.5.4 刪除打印作業(yè) 194
6.5.5 檢查打印機狀態(tài) 195
6.6 使用Ghostscript和Acrobat顯示文檔 195
6.6.1 使用 ghostscript和gv命令 195
6.6.2 使用Adobe Acrobat Reader 196
6.7 處理圖形 196
6.7.1 使用GIMP處理圖像 197
6.7.2 抓取屏幕 197
6.7.3 使用Kpaint修改圖像 198
6.8 使用SANE驅動的掃描儀 199
6.9 小結 200
第7章 使用Red Hat Linux玩游戲 201
7.1 基本Linux游戲信息 201
7.1.1 從哪里得到 Linux游戲的信息 201
7.1.2 圖形化游戲界面 202
7.2 X Window游戲 203
7.2.1 GNOME游戲 203
7.2.2 KDE游戲 204
7.3 基于字符的游戲 210
7.4 商業(yè)Linux游戲 211
7.4.1 TransGaming和 WineX游戲 212
7.4.2 Loki Software游戲演示 213
7.4.3 Civilization: Call to Power 214
7.4.4 Myth II: Soulblighter 215
7.5 小結 216
第8章 Red Hat Linux中的多媒體 217
8.1 聽聲音 217
8.1.1 配置聲卡 219
8.1.2 執(zhí)行音頻文件轉換和壓縮 220
8.1.3 使用 CD音頻播放程序 222
8.1.4 使用 MIDI音頻播放程序 228
8.2 看TV和Web攝像機 229
8.2.1 使用Xawtv看電視 229
8.2.2 使用GnomeMeeting開視頻會議 232
8.3 播放視頻 233
8.3.1 使用Xanim觀看程序 234
8.3.2 使用RealPlayer 235
8.4 通過gtkam和 gphoto2使用數碼相機 236
8.5 記錄音樂CD 237
8.5.1 配置用于刻錄的光驅 238
8.5.2 使用cdrecord創(chuàng)建音頻CD 239
8.5.3 使用 Grip分開CD 240
8.5.4 使用cdlabelgen創(chuàng)建 CD標簽 241
8.6 小結 242
第9章 使用Internet和Web的工具 243
9.1 Internet工具概述 243
9.2 瀏覽 Web 244
9.2.1 統(tǒng)一資源定位器 244
9.2.2 網頁 245
9.2.3 使用Mozilla進行 Web瀏覽 247
9.2.4 使用基于文本的 Web瀏覽器 252
9.3 使用電子郵件通信 253
9.3.1 電子郵件基礎知識 253
9.3.2 Mozilla Mail客戶程序 254
9.3.3 使用 Ximian Evolution郵件 257
9.3.4 基于文本的郵件程序 257
9.3.5 郵件閱讀程序和管理程序 258
9.4 參加新聞組 259
9.4.1 Mozilla用于新聞組 260
9.4.2 Pan新聞閱讀程序 262
9.5 使用Gaim參加AOL即時消息 262
9.6 遠程登錄. 復制和執(zhí)行 263
9.6.1 使用telnet進行遠程登錄 263
9.6.2 使用FTP復制文件 265
9.6.3 使用wget獲取文件 270
9.6.4 使用ssh進行遠程登錄/遠程執(zhí)行 271
9.6.5 使用“r”命令:rlogin, rcp和rsh 271
9.7 小結 274
第3部分 管理Red Hat Linux 275
第10章 理解系統(tǒng)管理 277
10.1 作為根用戶登錄 277
10.2 成為超級用戶(su命令) 278
10.3 學習管理命令. 配置文件和日志文件 280
10.3.1 管理命令 280
10.3.2 管理配置文件 280
10.3.3 管理日志文件 284
10.3.4 使用其他管理性登錄 284
10.4 了解系統(tǒng)設置 286
10.4.1 主機名和Linux版本 286
10.4.2 磁盤分區(qū)和大小 287
10.4.3 用戶 287
10.4.4 內核 287
10.5 使用Red Hat圖形化管理工具 288
10.6 使用kudzu重新配置硬件 290
10.7 配置模塊 291
10.7.1 查找有效模塊 292
10.7.2 列出已裝載模塊 292
10.7.3 裝載模塊 293
10.7.4 刪除模塊 293
10.8 使用文件系統(tǒng) 293
10.8.1 掛裝文件系統(tǒng) 296
10.8.2 使用mkfs命令創(chuàng)建文件系統(tǒng) 300
10.8.3 添加硬盤 300
10.9 檢查系統(tǒng)空間 303
10.9.1 使用df顯示系統(tǒng)空間 303
10.9.2 使用du命令檢查磁盤的使用率 303
10.9.3 使用find命令查找磁盤占有情況 304
10.10 監(jiān)視系統(tǒng)性能 304
10.10.1 使用Red Hat System Monitor查看計算機的使用 304
10.10.2 使用top工具監(jiān)視CPU使用率 305
10.11 選擇可替換的軟件 306
10.11.1 選擇可替換的郵件和打印 306
10.11.2 使用可替換的郵件和打印 307
10.12 獲得Linux軟件up2date 307
10.12.1 檢查更新 307
10.12.2 從Red Hat Network獲得更新 308
10.12.3 使用Red Hat Network 311
10.13 小結 312
第11章 設置和支持用戶 313
11.1 創(chuàng)建用戶賬戶 313
11.1.1 使用useradd添加用戶 313
11.1.2 使用Red Hat User Manager添加用戶 316
11.2 設置用戶默認值 317
11.2.1 提供初始登錄腳本 319
11.2.2 提供初始的.bashrc文件 319
11.2.3 提供初始的.tcshrc文件 320
11.2.4 配置系統(tǒng)shell選項 320
11.2.5 設置系統(tǒng)配置文件 321
11.3 創(chuàng)建可移植的桌面 322
11.4 提供對用戶的支持 323
11.4.1 創(chuàng)建技術支持郵箱 323
11.4.2 重新設置用戶口令 324
11.5 修改賬戶 324
11.5.1 使用usermod修改用戶賬戶 324
11.5.2 使用Red Hat User Manager修改用戶賬戶 325
11.6 刪除用戶賬戶 326
11.6.1 使用userdel刪除用戶賬戶 326
11.6.2 使用Red Hat User Manager刪除用戶賬戶 327
11.7 檢查磁盤配額 327
11.7.1 使用配額來檢查磁盤使用情況 328
11.7.2 使用du檢查磁盤使用情況 331
11.7.3 創(chuàng)建磁盤使用情況腳本 331
11.8 把郵件發(fā)送給所有的用戶 333
11.9 小結 334
第12章 系統(tǒng)任務自動化 335
12.1 了解shell腳本 335
12.1.1 執(zhí)行shell腳本 336
12.1.2 在shell腳本中創(chuàng)建用戶自定義變量 336
12.1.3 shell腳本中執(zhí)行算術運算 337
12.1.4 使用編程結構 338
12.1.5 試用一些簡單的shell腳本 342
12.2 系統(tǒng)初始化 344
12.2.1 initab文件 344
12.3 系統(tǒng)啟動和關閉 347
12.3.1 啟動運行等級腳本 348
12.3.2 了解運行等級腳本 351
12.3.3 了解startup腳本的功能 353
12.3.4 改變運行等級腳本的行為 355
12.3.5 重新配置或刪除運行等級腳本 355
12.3.6 添加運行等級腳本 357
12.3.7 管理xinetd服務 357
12.3.8 處理運行等級 358
12.4 規(guī)劃系統(tǒng)任務 359
12.4.1 使用at.allow和at.deny 360
12.4.2 指定作業(yè)運行的時間 360
12.4.3 提交預定作業(yè) 360
12.4.4 查看預定作業(yè) 361
12.4.5 刪除預定作業(yè) 361
12.4.6 使用batch命令 361
12.4.7 使用cron工具 362
12.5 小結 364
第13章 備份和恢復文件 365
13.1 選擇備份策略 365
13.1.1 完全備份 365
13.1.2 增量備份 365
13.1.3 磁盤鏡像 366
13.1.4 網絡備份 366
13.2 選擇備份介質 366
13.2.1 磁帶 367
13.2.2 可寫式光盤驅動器 368
13.3 備份到硬盤 371
13.3.1 得到和安裝mirrordir來復制目錄 371
13.3.2 用mirrordir復制目錄 372
13.3.3 自動鏡像 372
13.4 用dump備份文件 373
13.4.1 用dump創(chuàng)建備份 373
13.4.2 理解dump級別 374
13.5 用cron自動備份 375
13.6 恢復備份文件 377
13.6.1 恢復整個文件系統(tǒng) 377
13.6.2 恢復單個文件 378
13.7 網絡備份 380
13.8 用多臺計算機進行網絡備份 380
13.8.1 獲得和安裝Amanda包 380
13.8.2 為網絡備份配置Amanda 381
13.8.3 執(zhí)行Amanda備份 385
13.9 使用pax存檔工具 386
13.10 小結 388
第14章 計算機安全問題 389
14.1 黑客與駭客 389
14.2 口令保護 390
14.2.1 選擇安全口令 390
14.2.2 定期更改口令 391
14.2.3 使用影子口令文件 392
14.3 防止非法入侵 393
14.3.1 使用Crack來測試口令 394
14.3.2 獲取Crack軟件包 394
14.3.3 運行Crack命令 394
14.3.4 顯示Crack運行進展情況 395
14.4 通過過濾網絡訪問保護Linux 397
14.4.1 保護遠程shell和遠程登錄 398
14.4.2 禁止網絡服務 399
14.4.3 使用TCP 包封 400
14.5 使用防火墻保護網絡 402
14.5.1 使用過濾式或代理式防火墻 402
14.5.2 配置ipchains過濾式防火墻 403
14.5.3 配置iptables過濾式防火墻 407
14.5.4 配置Red Hat Linux 作為代理防火墻 416
14.6 使用Tiger進行安全審核 420
14.7 從日志文件檢測入侵 422
14.7.1 syslogd 的作用 423
14.7.2 使用syslogd 將日志重定向到日志主機上 423
14.7.3 理解消息日志文件 424
14.8 使用Tripwire檢測被篡改的文件 425
14.8.1 配置Tripwire 426
14.8.2 初始化Tripwire 數據庫 426
14.8.3 重建策略文件 427
14.8.4 檢查文件完整性 427
14.8.5 升級數據庫 428
14.9 防止DoS攻擊 428
14.9.1 郵件炸彈 428
14.9.2 垃圾郵件轉發(fā) 430
14.9.3 Smurfing 430
14.10 使用加密技術 431
14.10.1 對稱加密 431
14.10.2 公鑰加密 431
14.10.3 使用安全shell包 432
14.10.4 開始SSH服務 432
14.10.5 使用ssh, sftp和scp命令 432
14.11 使用LogSentry監(jiān)視日志文件 433
14.11.1 下載和安裝LogSentry 434
14.11.2 安裝LogSentry 434
14.11.3 運行LogSentry 434
14.11.4 使用LogSentry 434
14.11.5 根據需要配置LogSentry 436
14.12 使用PortSentry保護計算機 440
14.12.1 下載和安裝PortSentry 441
14.12.2 使用PortSentry 441
14.12.3 配置PortSentry 442
14.12.4 測試PortSentry 446
14.12.5 跟蹤PortSentry入侵 447
14.12.6 恢復訪問 447
14.13 小結 448
第4部分 Red Hat Linux 網絡和服務器設置 449
第15章 設置局域網 451
15.1 理解局域網 451
15.1.1 理解以太網 452
15.1.2 選擇網絡拓撲和設備 452
15.1.3 選擇對等與客戶機/服務器模式 456
15.1.4 設置有線以太網 LAN 457
15.1.5 選擇以太網卡 457
15.1.6 在安裝Red Hat期間添加以太網 458
15.1.7 在安裝Red Hat后添加以太網 458
15.1.8 添加兩塊以太網卡 458
15.1.9 配置主機 459
15.1.10 檢查以太網連接 467
15.1.11 當Linux啟動時是否找到以太網驅動程序 467
15.1.12 是否能訪問在LAN中的其他計算機 467
15.1.13 以太網連接是否啟動 468
15.2 設置無線LAN 469
15.2.1 理解無線網絡 470
15.2.2 選擇無線硬件 471
15.2.3 安裝無線Linux軟件 475
15.2.4 配置無線局域網 475
15.2.5 測試距離 482
15.2.6 設置無線擴展 483
15.2.7 排除無線局域網故障 484
15.3 使用Ethereal監(jiān)視局域網流量 486
15.3.1 啟動Ethereal 487
15.3.2 捕獲以太網數據 488
15.3.3 解釋捕獲的以太網數據 489
15.4 小結 490
第16章 連接Internet 491
16.1 理解Internet結構 491
16.1.1 Internet域 492
16.1.2 主機名和IP地址 494
16.1.3 路由選擇 495
16.1.4 代理 495
16.2 撥號連接Internet 495
16.2.1 獲取信息 495
16.2.2 設置撥號PPP 496
16.2.3 啟動 PPP連接 500
16.2.4 按需啟動PPP連接 500
16.2.5 檢查 PPP連接 501
16.3 將LAN連接到Internet 506
16.4 設置Red Hat Linux為路由器 507
16.4.1 配置Red Hat Linux路由器 507
16.4.2 配置網絡客戶機 510
16.4.3 配置Windows網絡客戶機 511
16.5 配置虛擬專用網絡連接 511
16.5.1 理解 CIPE 512
16.5.2 設置CIPE VPN 513
16.5.3 檢查CIPE VPN 516
16.6 設置Red Hat Linux為代理服務器 516
16.6.1 啟動squid守護進程 517
16.6.2 使用簡單的squid.conf文件 518
16.6.3 修改Squid配置文件 519
16.6.4 調試Squid 522
16.7 設置代理客戶 524
16.7.1 將Mozilla配置為使用代理服務器 524
16.7.2 將Internet Explorer配置為使用代理服務器 525
16.7.3 配置Mosaic和Lynx瀏覽器使用代理服務器 526
16.8 小結 526
第17章 設置打印服務器 527
17.1 在Red Hat Linux中打印 527
17.1.1 理解lpd 打印守護進程 528
17.1.2 從桌面安裝本地打印機 530
17.1.3 從桌面配置遠程打印機 532
17.2 將打印服務轉換為CUPS 536
17.2.1 使用Red Hat Printer Switcher轉換到CUPS 537
17.2.2 使用基于Web的CUPS管理 537
17.3 選擇打印機 538
17.4 在Red Hat Linux中管理文檔打印 539
17.4.1 使用lpr進行打印 539
17.4.2 用lprm刪除打印作業(yè) 540
17.4.3 用lpc控制打印機 541
17.5 配置打印服務器 542
17.5.1 在lpd.perms中配置Linux共享打印機 542
17.5.2 配置共享NetWare打印機 542
17.5.3 配置共享Samba 打印機 543
17.6 小結 544
第18章 設置文件服務器 545
18.1 設置文件服務器的目的 545
18.2 在Red Hat Linux下設置NFS文件服務器 545
18.2.1 共享NFS文件系統(tǒng) 547
18.2.2 使用NFS文件系統(tǒng) 551
18.2.3 卸載NFS 文件系統(tǒng) 554
18.2.4 與NFS相關的其他內容 554
18.3 在Red Hat Linux下設置 Samba 文件服務器 555
18.3.1 準備安裝 Samba 556
18.3.2 快速啟動Samba 556
18.3.3 使用SWAT配置Samba 559
18.3.4 用SWAT創(chuàng)建Samba 服務器配置 559
18.3.5 為Windows系統(tǒng)設置 Samba客戶機 566
18.4 在Red Hat Linux 下設置NetWare 網絡文件服務器 567
18.4.1 創(chuàng)建NetWare網絡文件服務器 568
18.4.2 使用NetWare 客戶機命令 569
18.5 小結 570
第19章 設置郵件服務器 571
19.1 SMTP和Sendmail介紹 571
19.2 安裝和運行Sendmail 572
19.2.1 啟動Sendmail 573
19.2.2 其他程序 573
19.2.3 由Sendmail實現日志 574
19.3 配置sendmail (sendmail.cf) 575
19.3.1 創(chuàng)建sendmail.cf(利用sendmail.mc和m4) 575
19.3.2 了解sendmail.cf文件 577
19.3.3 Sendmail的組件文件 577
19.3.4 Sendmail本地信息項 578
19.3.5 Sendmail選項 581
19.3.6 郵件優(yōu)先級 594
19.3.7 可信用戶 595
19.3.8 標題格式 595
19.3.9 重寫規(guī)則 596
19.3.10 郵件程序定義 596
19.3.11 forward 文件 597
19.3.12 別名文件 597
19.4 介紹Postfix 598
19.5 從服務器獲取郵件(POP) 599
19.5.1 在Linux中訪問郵箱 599
19.6 配置POP 599
19.7 管理郵件列表 600
19.8.1 安裝majordomo 601
19.8.2 配置majordomo 601
19.8.3 運行majordomo 602
19.8 小結 602
第20章 設置FTP服務器 603
20.1 理解FTP服務器 603
20.1.1 FTP服務器特性 604
20.1.2 FTP用戶類型 604
20.2 使用WU-FTPD 604
20.2.1 建立FTP用戶 606
20.2.2 FTP目錄. 消息文件. 問候語的設置 609
20.2.3 啟動和關閉WU-FTPD服務 616
20.2.4 監(jiān)視WU-FTP服務器 617
20.3 使用vsFTPd 618
20.3.1 快速啟動vsFTPd 618
20.3.2 配置vsFTPd 619
20.4 獲取FTP服務器的更多信息 623
20.5 小結 624
第21章 設置Web服務器 625
21.1 Web服務器簡介 625
21.1.1 Apache Web服務器 626
21.1.2 TUX Web服務器 626
21.1.3 其他可用于Red Hat Linux的Web服務器 627
21.2 快速啟動Apache Web服務器 627
21.3 配置Apache服務器 629
21.3.1 配置httpd.conf 629
21.4 啟動和停止服務器 657
21.5 監(jiān)視服務器活動 658
21.5.1 顯示服務器信息 659
21.5.2 顯示服務器狀態(tài) 659
21.5.3 增強server-info和server-status安全性 660
21.5.4 日志錯誤 661
21.5.5 日志傳送 661
21.5.6 分析Web服務器流量 661
21.6 小結 663
第22章 設置新聞服務器 665
22.1 理解新聞傳送 665
22.2 規(guī)劃新聞服務器 666
22.2.1 是否需要一個新聞服務器 666
22.2.2 提供哪個新聞組 666
22.2.3 選擇文章的存儲方法 666
22.2.4 一篇稿件將存儲多長時間 667
22.2.5 怎樣查找提供新聞的服務器 667
22.2.6 新聞組的政策 667
22.3 配置INN新聞服務器 667
22.3.1 啟動INN 668
22.3.2 配置INN服務器 669
22.4 設置新聞供給 679
22.4.1 配置供給稿件的主機 679
22.4.2 配置提供稿件的主機 680
22.4.3 獲得活動新聞組的列表 682
22.4.4 創(chuàng)建歷史數據庫 682
22.5 選擇如何存儲稿件 682
22.5.1 啟動不同的存儲方法 683
22.5.2 使用timehash存儲方法 684
22.5.3 使用cnfs存儲方法 684
22.6 設置到期時間 686
22.7 允許用戶訪問你的服務器 687
22.8 啟動新聞服務 688
22.9 檢查新聞日志文件 688
22.10 小結 688
第23章 設置引導服務器:DHCP和NIS 689
23.1 使用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689
23.2 配置DHCP服務器 690
23.2.1 配置dhcpd.conf 文件 690
23.2.2 啟動DHCP服務器 694
23.3 設置DHCP客戶機 694
23.4 理解網絡信息服務 696
23.5 將Red Hat Linux設置為NIS客戶機 697
23.5.1 定義NIS域名 697
23.5.2 設置/etc/yp.conf文件 698
23.5.3 配置NIS客戶機守護進程 698
23.5.4 檢查NIS的運行 699
23.5.5 使用NIS映射 699
23.6 將Red Hat Linux 設置為NIS主服務器 700
23.6.1 創(chuàng)建NIS映射 700
23.7 將Red Hat Linux 設置為NIS從服務器 703
23.8 小結 703
第24章 設置 MySQL數據庫服務器 705
24.1 查找 MySQL 包 705
24.2 配置 MySQL服務器 706
24.2.1 使用 mysql 用戶/用戶組賬戶 706
24.2.2 添加管理性用戶 707
24.2.3 設置 MySQL選項 707
24.2.4 使用示例 my.cnf文件 711
24.3 啟動MySQL服務器 712
24.4 檢查 MySQL 服務器工作情況 713
24.5 處理MySQL數據庫 714
24.5.1 使用mysql命令 714
24.5.2 用mysql 創(chuàng)建數據庫 715
24.5.3 向 MySQL數據庫表添加數據 716
24.6 了解MySQL表 719
24.7 顯示MySQL數據庫 722
24.7.1 顯示所有或者選中的記錄 722
24.7.2 顯示選中的列 723
24.7.3 排序數據 723
24.8 修改表和記錄 724
24.8.1 修改MySQL表 724
24.8.2 修改和刪除MySQL記錄 725
24.9 添加和刪除用戶訪問 725
24.9.1 添加用戶和準許訪問 725
24.9.2 廢除訪問 726
24.10 檢查和修復數據庫 727
24.11 小結 728
第25章 把服務器配置為DNS 729
25.1 決定服務器的用途 729
25.1.1 使用托管服務 730
25.2 連接公共服務器 730
25.2.1 選擇ISP 731
25.2.2 申請域名 732
25.3 配置公共服務器 734
25.3.1 配置網絡 734
25.3.2 配置服務器 735
25.3.3 管理安全 736
25.4 建立域名系統(tǒng)服務器 737
25.4.1 了解DNS 737
25.4.2 DNS域名服務器示例 739
25.4.3 快速啟動 DNS服務器 740
25.4.4 檢查 DNS是否工作正常 746
25.5 獲取有關BIND的詳細信息 747
25.6 小結 747
附錄A Red Hat Linux包管理器 749
附錄B 運行網絡服務 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