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先導化合物的產生
1.1 隨機合成篩選
1.2 類同合成法
1.3 天然生物活性物質
1.4 活性亞結構的拼接
1.5 生物合理設計
參考文獻
第2章 結構與活性定量關系
2.1 Hansch-Fujita法
2.2 模式識別
2.3 分子連接性指數(shù)法
2.4 Free-Wilson模型
2.5 人工神經網絡方法
2.6 取代基參數(shù)
參考文獻
第3章 三維定量構效關系(3D-QSAR)
3.1 分析形狀分析方法
3.2 距離幾何學方法
3.3 比較分子力場分析方法
3.4 CoMFA在農藥中應用舉例
參考文獻
第4章 先導化合物取代基的優(yōu)化技巧
4.1 經驗設計
4.2 單變量設計
4.3 隨機設計
4.4 全因素分析
4.5 序列單向優(yōu)化
4.6 多位置取代的設計
參考文獻
第5章 生物等排取代
5.1 生物等排體
5.2 生物等排體的類型
5.3 生物等排取代在先導優(yōu)化中的應用
5.4 應用實例
5.5 EMIL系統(tǒng)
5.6 展望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物合理設計
6.1 受體未知情況下的分子設計
6.2 基于受體結構的藥物分子設計
參考文獻
第7章 藥效團
7.1 藥效團的基本概念
7.2 藥效團識別的一般方法
7.3 用于藥效團識別的一些軟件
7.4 藥效團幾何位置的實驗校正
7.5 藥效團模型的應用范圍
7.6 三維藥效團識別及應用舉例
7.7 滿意的藥效團模型的標準――藥效團模型的范圍和局限性
7.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組合化學
8.1 化合物庫的合成方法
8.2 組合化合物庫的分析方法
8.3 組合庫的生物活性測試方法
8.4 組合技巧
8.5 藥物設計與組合化學的結合
8.6展望
參考文獻
第9章 QSAR在農藥分子設計中的應用
9.1 選擇性除草劑苯嗪草酮(metamitron)的設計
9.2 新型除草劑溴丁酰草胺的設計
9.3 苯甲酰基脲肼類昆蟲生長調節(jié)劑的構效關系
9.4 N-苯基酰亞胺類殺菌劑的構效關系及分子設計
9.5 硫代磷酰胺酯類化合物的結構與除草活性研究
9.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0章 ALS酶抑制劑的生物合理分子設計
10.1 ALS抑制劑的結構特征及其與受體的結合部位
10.2 QSAR研究
10.3 3D-QSAR研究
10.4 非線性QSAR研究
10.5 關于受體作用模型與新型除草劑的分子設計
10.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光合系統(tǒng)Ⅱ電子傳遞抑制劑的分子設計
11.1 光合系統(tǒng)Ⅱ電子傳遞抑制劑研究現(xiàn)狀
11.2 PSⅡ光合反應中心D1蛋白質的同源模建
11.3 光合系統(tǒng)Ⅱ抑制劑與D1相互作用復合物模型的建立
11.4 基于D1蛋白質結構的PSⅡ電子傳遞抑制劑設計
11.5 氰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
參考文獻
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