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從事動物學研究的時候,朋友常問我,怎么能夠投入三年的時間,只專門研究一種鳥類?普通的松雞難道還有那么多值得研究的嗎?我的答案常令人覺得自負且刺耳:關于人性的研究雖有兩千年歷史,但所知仍然非常有限;人類除了稍微有點特殊,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哺乳類的一種;除非能夠了解人性的演化過程,否則我們無法完全了解自己。有鑒于此,本書前三分之一專論演化。此外,有關人性的探討,也僅在這些篇幅加以論述。演化的基礎相當重要,但對于基因運作提不起興趣的人,演化這個課題確實有點困難。但請千萬不要因此氣餒。我小時候所受的庭訓是,一定要先吃完正餐才能享受巧克力蛋糕,甚至到了現(xiàn)在,當我享用巧克力蛋糕時,仍然常有(但也故意忽略)罪惡感。如有讀者覺得本書中后半部較易了解,因而跳過前段,直接吃“巧克力蛋糕”,我也可以諒解。本書充滿獨道的見解,但其中極少是我的發(fā)現(xiàn)。科學家忙于研究,無暇發(fā)表他們的新發(fā)現(xiàn),科學作家則常需探究他們的心靈,代為公諸于世,因此常自覺是智力的剽竊者。如以單獨的章節(jié)而論,寫作比我更出色的大有人在,但令我感到自豪的是,就全書而論,水準能夠到達如此程度的人為數(shù)不多。我的角色即在綜合各家的發(fā)現(xiàn),呈獻于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