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談到的全是配帶在人身上的玉,分為頭頭飾、頸飾、腰帶飾、裙袍佩及手飾五類?!队裨濉酚涊d:“古之君子必佩玉”。在《禮記·聘義》中,孔子教異子貢,玉有十德,如“溫潤而澤,仁也”,“重之如墜,禮也”。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般貴族男士身上沒有不佩帶玉件的,那是因為當時玉象征著道德的完美。戴在身上的玉,不只有裝飾性,不只是道德的象征,也是祿靈的象征。年代趣久遠,古代的宗教意義就越厚。良渚時代貴族配帶在身上的玉器,有些就是冖像,有點像今天天主教徒身上戴十字架一樣。這本書所談的玉,是最親近人的玉;是貼在人肌膚上,吸取你的體溫,然后以它的靈氣回報你的玉;與你精氣對流,與你合而為一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