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沒有哪個時代能像恐龍時代那樣激發(fā)人們的想像力。150多年來恐龍深深迷住了科學家以及普通大眾——可能是因為它們與地球上現(xiàn)存的任何事物都如此不同,而且它們又是如此的真實。正是恐龍的大小和力量吸引我們去探索,描繪它們。但是我們怎樣才能夠想象一個如此不同的世界呢?……我們與這些史前的場景之間橫亙著悠長的歲月。成百上千萬年的時間過去了,這期間這些龐大生物的遺體散開,被侵蝕,埋葬。滄海桑田,幾多變遷,只有少數(shù)這些遺體被封存于巖石中,化作了石頭。我們知道的所有關于恐龍的知識來自于這些零星的證據(jù),它們作為化石已經存在了漫長的歲月。解釋化石是古生物學家的工作,但這是一項既讓科學家著迷,又讓科學家沮喪的研究。在專家眼中一個化石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它能夠揭示它的年代,它所屬動物的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生物。但當你想更進一步,去了解這些動物如何生活時,化石記錄變得難以捉摸。腳印的形狀,牙齒的痕跡和骨骼的結構都能被用做許多故事的出發(fā)點,但究竟哪一個故事是正確的呢?產生這些線索的行為并不能變?yōu)榛?;因而人們永遠也不會確切地知道這些行為的真相。最后,大多數(shù)關于恐龍行為的推測是不科學的;因為它們無法被檢驗。動物學家在他或她自信能夠解釋動物的行為之前可以花上數(shù)十年時間進行野外研究。那么我們怎么能斷言知曉三角龍群體的結構呢?答案當然是我們不能,但是我們確實知道這些動物生存過、繁衍過,所以似乎很值得去探求更多它們如何生活的信息?!杜c恐龍同行》匯集了科學上已經確知的所有要素,用合理的推測來填充其間的空白,旨在幫助讀者更全面地想象這一古老而陌生的世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法運用了文字和圖片的多種方式。為了創(chuàng)作這個故事我耗費兩年時間用于與科學家交談以及閱讀第一手和第二手的古生物資料。在富有經驗的研究團隊幫助下,我們慢慢地將視線集中在某些生物上;對這些生物我們已經了解得足夠多,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一幅完整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