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小說家莫泊桑因世交關系,參加福樓拜的文人聚會長達七年,受其客觀精確的文風影響甚巨,并得識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作家。莫泊桑在他四十三年的生命歷程里,留下六部長篇小說和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說,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放眼古今文壇,唯俄國的契科夫才可比擬。一八七九年《羊脂球》一文,首度展現了莫泊桑無人能出其右的寫作技巧,其深入人類精神與靈魂底處寫出無比精確、明澈、傳神的優(yōu)美文辭,非但使他一舉成名,更將自然主義所能表達的美學推向了極致。然因工作過度與生活失檢,竟令他在爾后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身心俱損,使其不得不日夜與病魔搏斗,并持續(xù)燃燒生命,埋首寫作。盡管他是在精神病院度過最后痛苦的三年,但他依舊盡情周旋于眾香國中,源源不輟以戲謔筆法處理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和社會規(guī)范,揭露人性的慘痛無奈、生活的卑微假面,特別是粗鄙難堪的兩性關系。讀者可由此書所附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二十六篇,以及莫泊桑燦爛一生的故事,心領神會所謂“文如其人”的深味,在迎接公元二○○○年與莫泊桑來到世界即將一百五十年的前夕,謹愿愛書人都能重溫一代文學大師的蓋世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