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年前,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一行沿著成吉思汗西征打開的歐亞通道,輾轉東來。馬可·波羅在中國居留17年,為元朝工作,經常奉命巡視各地,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馬可·波羅來華700年之后的今天,一位中國探險家翁一決心沿著《馬可·波羅游記》中講述的進入中國活動的路線,再作一番實地的考察。為此他竟然用了比馬可·波羅一行更多的時間,用了20年的時間。他從1980年開始,沿著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陜西等18個省、市、自治區(qū),重訪馬可·波羅的行跡。他經過146個縣,行程達26636公里,拍攝了10086張照片。對《馬可·波羅游記》中的內容,逐地、逐項做了細致的探訪、考察、比照、分析。這在世界探險史上也堪稱創(chuàng)舉之一。2004年翁一先生的考察研究成果《行走:從帕米爾開始——追尋馬可·波羅的足跡》一書出版,這是一部有較高科學價值與閱讀、觀賞價值的有分量的圖書。對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史學界研究多年,也爭論了多年。認定者認為《游記》記載的內容不少可以找到歷史地理的印證,內容是真實的。懷疑者認為《元史》中并未記錄馬可·波羅的活動,對這《行走從帕米爾開始:追尋馬可·波羅的足跡》記載的一些內容,也提出了置疑。但多是就歷史文獻、考證歷史文獻,是從書本到書本的研究。而翁一作為一位地理學者、探險研究者,卻獨辟蹊徑,采用了實地探訪的研究方法:即對《馬可·波羅游記》中提到的旅行路線、旅行地作了重訪以求印證。不僅對有確切記載,古今地名沿革清楚的地方一一作了重訪。對記載不甚詳明、僅有大致方位、古今地名失考的地方,作者也根據(jù)游記中的記述,結合地方史志的研究,參考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作了自己的判斷、推測,按推測的方向,作了實地考察。經過他的20年的實地考察分析,他認為《馬可·波羅游記》中大部分內容是具有“真實性的”。從地理學、探險學的角度,推進了《馬可·波羅游記》的研究,這無疑是有重要科學價值的。作者嚴肅的科學精神在書中有許多體現(xiàn)。有結論的作出結論,個別存疑待考的也記錄在案,有的內容馬可·波羅記述有遺漏,如進入中國后沿途的食宿、驛站、交通,作者則作了補充,有個別內容作者認為《游記》當時記述有誤或為虛實,他一一指出,這是實事求是的。作者的求知精神、探險精神也是十分驚人和可貴的。翁一1980年開始作此探險時已是46歲的中年。完成此書時已69歲了。他寫的這部書又是一部現(xiàn)代人的特殊游記——人文歷史地理游記。作者用20年時間,用自己的雙腳、沿著馬可·波羅的足跡,在中國大地上重新探訪一遍,沒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沒有艱苦卓絕的探險精神,是絕難做到的。這《行走從帕米爾開始:追尋馬可·波羅的足跡》的出版當會激勵更多的人在未知的領域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使自己“獲得生命能量的最大釋放”。對一般的讀者來說,閱讀這《行走從帕米爾開始:追尋馬可·波羅的足跡》也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似乎進入了歷史的時空隧道,常常在某地會與馬可·波羅相見。你到某地旅行,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原來在700年前,馬可·波羅也曾到過此地,在此經商、任職、巡游。書中的大量彩色照片,印證了當年的馬可·波羅確實不虛此行:古老的中國文明是如此輝煌,也印證了當代的翁一也不虛此行:現(xiàn)代的中國不僅保留了如此眾多的歷史遺跡而且更加多彩迷人。誰要想一生不虛此行,就要學會“行走,從中國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