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筑材料科學基礎
1.1 物質的存在狀態(tài)與結合力
1.1.1 固體物質
1.1.2 膠體物質
1.2 物質受力時的變形性能
1.2.1 彈性恢復能——儲存能
1.2.2 塑性
1.2.3 粘彈性
1.3 固體界面行為
1.3.1 有面能力與表面張力
1.3.2 吸附、潤濕與粘附
1.4 材料的斷裂與強度
1.4.1 材料的實際強度與理論強度
1.4.2 griffith微裂紋理論
第2章 金屬的結構
2.1 金屬的結構
2.2 金屬的技術性質
2.2.1 抗拉性能
2.2.2 沖沖韌性
2.2.3 耐疲勞性
2.2.4 鋼材的工藝性能
2.3 金屬的強化
2.3.1 金屬冷加工強化
2.3.2 其他強化方法
2.4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2.4.1 金屬的腐蝕
2.4.2 電化學腐蝕的預防
2.5 金屬的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2.5.1 鋼鐵
2.5.2 鋁和鋁合金材料
第3章 混凝土
3.1 概述
3.2 混凝土的結構
3.2.1 骨料
3.2.2 硬化水泥漿體
3.2.3 過渡區(qū)
3.3 混凝土的強度與破壞
3.3.1 強度一孔隙率關系
3.3.2 混凝土的破壞模式
3.3.3 抗壓強度及其影響因素
3.3.4 混凝土在不同應力狀態(tài)下的力學行為
3.4 混凝土的體積穩(wěn)定性
3.4.1 變形的意義和類型
3.4.2 彈性行為
3.4.3 溫度收縮與熱膨脹
3.4.4 干燥收縮與徐變
3.4.5 化學減縮與自身收縮
3.4.6 碳化收縮
3.4.7 延伸性與開裂
3.5 混凝土耐久性
3.5.1 水與混凝土的劣化
3.5.2 混凝土的劣化
3.5.3 混凝土中鋼材的秀蝕
3.5.4 混凝土耐久性設計
3.6 混凝土組成耐久材料
3.6.1 水泥
3.6.2 骨料
3.6.3 外加劑
3.6.4 礦物摻合料
3.7 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設計
3.7.1 配合比設計的目的
3.7.2 配合比設計的基礎內容
3.7.3 外合比設計的步驟
3.8 新拌及早期混凝土的性能
3.8.1 新拌及早期混凝土的性能
3.8.2 拌合物澆筑后的性能
3.8.3 強度增長與溫度的影響
……
第4章 瀝青混凝土
第5章 砌體材料
附嫌 實驗劉分
參考文獻
【媒體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