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病理學(供中醫(yī)、針灸專業(yè)用)

病理學(供中醫(yī)、針灸專業(yè)用)

病理學(供中醫(yī)、針灸專業(yè)用)

定 價:¥14.10

作 者: 魏民主編
出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醫(yī)學

ISBN: 9787532305070 出版時間: 1986-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 181 字數:  

內容簡介

  《病理學(供中醫(yī)、針灸專業(yè)用)》是根據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對本門學科的要求,按照新的教學大綱,各編審小組制定了編寫提綱,在總結二十多年來中醫(yī)學院普通課、西醫(yī)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為了提高教材質量,促進高等中醫(yī)藥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衛(wèi)生部于1983年8月在上海召開了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普通課、西醫(yī)課教材編審會議,成立首屆全國高等中醫(yī)院校普通課、西醫(yī)課教材編審委員會;組成十七個學科編審小組,根據衛(wèi)生部1982年10月頒發(fā)的中醫(yī)、針灸、中藥各專業(yè)教學計劃對各科教學大綱作了修訂;并組織編寫本套教材。中醫(yī)學院的普通課和西醫(yī)課教材主要是為培養(yǎng)中醫(yī)藥高級專門人才服務的。

作者簡介

暫缺《病理學(供中醫(yī)、針灸專業(yè)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言
1 病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 病理學的基本內容
3 病理學在醫(yī)學中的地位
4 病理學的研究方法
5 病理學發(fā)展簡史
總論
1 疾病概論
1.1 疾病的概念
1.2 病因概論
1.2.1 病因的概念
1.2.2 疾病原因的分類
1.3 疾病的發(fā)展
1.3.1 疾病過程中的因果轉化
1.3.2 疾病時的損傷與抗損傷反應
1.4 疾病的轉歸
1.4.1 完全恢復健康
1.4.2 不完全恢復健康
1.4.3 死亡
2 細胞和組織的損傷與修復
2.1 細胞和組織的損傷
2.1.1 萎縮
2.1.2 變性
2.1.3 壞死
2.2 修復與代償
2.2.1 再生與修復
2.2.2 代償
[附]化生
3 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
3.1 局部充血
3.1.1 動脈性充血
3.1.2 靜脈性充血
3.2 局部貧血
3.3 出血
3.4 血栓形成
3.4.1 概念
3.4.2 血栓形成的條件
3.4.3 血栓形成的過程及其形態(tài)
3.4.4 血栓的結局
3.4.5 血栓形成對機體的影響
3.5 栓塞
3.5.1 概念
3.5.2 栓子運行的途徑
3.5.3 栓塞的類型和對機體的影響
3.6 梗死
3.6.1 概念
3.6.2 梗死形成的原因
3.6.3 梗死的類型及病理變化
3.6.4 梗死的結局及其對機體盼影響
4 水腫
4.1 水腫的概念
4.2 水腫發(fā)生的機理
4.2.1 血管內外液體交換障礙
4.2.2 機體內外液體交換障礙
4.3 水腫的類型
4.4 重要器官的水腫
4.4.1 腦水腫
4.4.2 肺水腫
4.5 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5 缺氧
5.1 缺氧的原因及類型
5.1.1 乏氧性缺氧
5.1.2 血液性缺氧
5.1.3 循環(huán)性缺氧
5.1.4 組織性缺氧
5.2 缺氧時機體功能和代謝的變化
5.2.1 呼吸系統(tǒng)的變化
5.2.2 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變化
5.2.3 血液系統(tǒng)的變化
5.2.4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
5.2.5 組織與細胞的變化
5.3 影響機體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6 播散性血蕾內凝血
6.1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原因和發(fā)病機理
6.2 影響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誘因)
6.3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分期
6.4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病理變化
6.5 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的防治原則
7 休克
7.1 休克的概念
7.2 休克的原因和分類
7.3 休克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及其發(fā)病機理
7.3.1 休克初期
7.3.2 休克期
7.3.3 休克晚期
7.4 休克時機體代謝和重要器官的病理變化
7.4.1 代謝變化
7.4.2 重要器官的病理變化
7.5 休克的防治原則
8 炎癥
8.1 炎癥的原因
8.2 炎癥局部的基本病理變化
8.2.1 變質
8.2.2 滲出
8.2.2.1 炎性充血
8.2.2.2 血液成分滲出
8.2.3 增生
8.3 炎癥時局部和全身的表現
8.3.1 局部表現
8.3.2 全身變化
8.4 炎癥的分類
8.4.1 變質性炎
8.4.2 滲出性炎
8.4.3 增生性炎
8.5 炎癥的經過和結局
8.6 炎癥的本質和意義
9 發(fā)熱
9.1 發(fā)熱的原因與分類
9.1.1 傳染性發(fā)熱
9.1.2 非傳染性發(fā)熱
9.2 發(fā)熱的發(fā)生機理
9.2.1 致熱原的來源與性質
9.2.2 致熱原的作用機理
9.2.3 生物活性物質在發(fā)熱機理中的作用
9.3 發(fā)熱的發(fā)展過程
9.3.1 體溫上升期
9.3.2 發(fā)熱持續(xù)期
9.3.3 體溫下降期
9.4 發(fā)熱時機體代謝與功能的變化
9.4.1 物質代謝變化
9.4.2 各系統(tǒng)功能的變化
9.5 發(fā)熱的意義及處理原則
10 免疫功能異常和免疫性疾病
10.1 自身免疫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10.1.1 維持自身耐受性的機理
10.1.2 自身免疫發(fā)生的可能機理
10.1.3 自身免疫引起組織損傷的機理
10.1.4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0.1.5 自身免疫病的分類
10.1.6 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0.2 免疫缺陷病
10.2.1 原發(fā)性免疫缺陷病
10.2.2 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
11 腫瘤
11.1 腫瘤的概念
11.2 腫瘤的特性
11.2.1 腫瘤的一般形態(tài)和結構
11.2.2 腫瘤的代謝特點
11.2.3 腫瘤的生長及擴散
11.3 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11.3.1 良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11.3.2 惡性腫瘤對機體的影響
11.4 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11.4.1 腫瘤的命名
11.4.2 腫瘤的分類
11.5 腫瘤的病因學和發(fā)病學
11.5.1 腫瘤的病因學
11.5.2 腫瘤的發(fā)病機理
11.6 腫瘤的預防、診斷及治療原則
11.6.1 腫瘤的預防
11.6.2 腫瘤的診斷
11.6.3 腫瘤的防治原則
11.7 常見腫瘤介紹
11.7.1 上皮組織良性腫瘤
11.7.2 上皮組織惡性腫瘤
11.7.3 間葉組織良性腫瘤
11.7.4 間葉組織惡性腫瘤
各論
1 心血管系統(tǒng)病理
1.1 風濕病
1.1.1 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1.1.2 基本病理變化
1.1.3 風濕性心臟病
[附]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1.2 高血壓病
1.2.1 高血壓病的類型
1.2.2 病理變化及后果
1.2.3 結局
1.2.4 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1.3 動脈粥樣硬化癥
1.3.1 病因和發(fā)病機理
1.3.2 基本病理變化
1.3.3 重要器官的病理變化及后果
1.4 心力衰竭
1.4.1 心力衰竭的原因與誘因
1.4.2 心力衰竭的分類
1.4.3 心功能不全發(fā)展過程中心臟的代償反應
1.4.4 心力衰竭的發(fā)生機理
1.4.5 心力衰竭時機體的病理變化
1.4.6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則
2 呼吸系統(tǒng)病理
2.1 肺炎
2.1.1 大葉性肺炎
2.1.2 小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
2.1.3 問質性肺炎
2.2 結核病
2.2.1 結核病概論
2.2.2 肺結核病
[附]肺外器官結核病
2.3 呼吸衰竭
2.3.1 呼吸衰竭的概念
2.3.2 呼吸衰竭的病因與發(fā)病機理
2.3.3 呼吸衰竭時機體功能和代謝的變化
2.3.4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3 消化系統(tǒng)病理
3.1 慢性胃炎
3.1.1 慢性淺表性胃炎
3.1.2 慢性萎縮性胃炎
[附]胃粘膜皺襞肥厚
3.2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3.2.1 病理變化
3.2.2 結局及并發(fā)癥
3.2.3 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3.3 病毒性肝炎
3.3.1 基本病變
3.3.2 臨床病理類型
3.3.3 發(fā)病機理
3.4 肝硬變
3.4.1 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3.4.2 病理變化
3.4.3 臨床病理聯系
3.4.4 結局
[附]膽石癥
3.5 肝功能不全
3.5.1 肝功能不全時的代謝變化
3.5.2 肝性腦病
4 泌尿系統(tǒng)病理
4.1 腎小球腎炎
4.1.1 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機理
4.1.2 腎小球損傷的基本病變
4.1.3 腎小球腎炎的急性類型
4.1.4 腎小球腎炎的慢性類型
4.2 腎盂腎炎
4.2.1 病因及發(fā)病機理
4.2.2 病理變化
4.3 腎功能不全
4.3.1 急性腎功能不全
4.3.2 慢性腎功能不全
4.3.3 尿毒癥
5 常見傳染病、寄生蟲病及主要地方病
5.1 腸傷寒
5.2 細菌性痢疾
5.3 阿米巴痢疾
5.4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5.5 流行性乙型腦炎
5.6 脊髓灰質炎
5.7 鉤端螺旋體病
5.8 流行性出血熱
5.9 血吸蟲病
5.10 克山病
5.11 大骨節(jié)病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