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社會理解論

社會理解論

社會理解論

定 價:¥12.00

作 者: 鄭文先著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叢書
標 簽: 理解社會學

ISBN: 9787307026407 出版時間: 1998-1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2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當代科學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迅速發(fā)展起來并走到科學的前沿,成為當代科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地,人文社會科學哲學也日益凸現(xiàn)出來并成為當代哲學的重要前沿分支,然而我國哲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嚴重滯后,迄今尚少見之方面的專門著述。本書從方法論視角發(fā)掘和闡發(fā)了馬克思的社會認識論思想,將社會認識活動分解為社會觀測、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預測、社會理解、社會評價、社會決策等具體方法,和社會認認的傳播、檢驗、進化機制等,從活與方法的統(tǒng)一中加以探索,在此基礎上探討科學地從事社會認識所應當遵循的方法論原則。

作者簡介

  瞿煒,男,1969年9月1日出生在浙江溫州的一個教師家庭。14歲開始寫詩歌并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后來什么都寫。小說、詩歌、評論,尤其是散文。他覺得散文是認識世界、觀察世界并努力去理解世界的最好的表達方式。結果就寫下了許多散文作品,發(fā)表在全國各大報刊雜志上,并出版散文集《旅者與夢》。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導言
    一、社會理解與社會解釋、社會意義
    二、社會理解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三 開展社會理解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意義之謎:社會理解研究的難題
    一、整體理解與個體理解——意義存在之謎
    1.本體論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整體與個體關系
    的思想史考察
    2.方法論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對當代整體理解
    與個體理解之爭的透析
    3.超越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的當代對立
    二、同化論與自律論——意義闡釋之謎
    1.實證主義與釋義性精神科學的對立
    2.歷史解釋的“移情說”與“覆蓋律說”之間
    的對立
    3.克服同化論與自律論對立的初步嘗試
    三、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意義尺度之謎
    1.相對主義的迷誤
    2.絕對主義的幻想
    3.超越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的對立
   第二章 意義理解的初步尋求與重建:來自
    解釋學的啟示
    一、意義理解的個體定位
    1.對“此在”之“在”的意義的追問
    2.對理解的一般特征的刻畫及解釋學普遍性的尋求
    3.意義闡釋的認識論機制和方法論建設
    二、從理解的個體性走向理解的社會性
    1.對哲學解釋學的批判
    2.理解的先驗條件的探尋
    3.對認識的社會化機制的揭示
    三、出路:社會理解的實踐重建
    1.解釋學對社會理解研究的貢獻
    2.實踐解釋學: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
    解釋學的對話
   第三章 社會理解與社會歷史活動:實踐解釋學
    對意義本體的追問
    一、社會歷史實踐是社會理解的本體論基礎
    1.本體、社會本體、社會理解本體
    2.社會歷史實踐的本體論意蘊
    3.實踐解釋學——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形態(tài)
    二、社會理解是社會歷史實踐的內在組成部分
    1.社會理解貫穿于社會歷史實踐之中
    2.社會理解是社會歷史實踐的內源機制和內控機制
    三、社會理解是人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的途徑
    1.社會理解是人的自我理解的途徑
    2.社會理解也是人自我超越的途徑
    3.凸現(xiàn)價值意蘊:社會理解的客觀性和合理性的
    保證
   第四章 社會理解的結構、類型和特征
    一、社會理解結構的系統(tǒng)分析
    1.社會理解結構的系統(tǒng)構成
    2.社會理解的構成方式
    3.社會理解的功能
    二、社會理解的類型
    1.知識型社會理解
    2.價值型社會理解
    3.實踐規(guī)范型社會理解
    三、社會理解的特征
    1.實踐參與性特征
    2.語言性特征
    3.時間性特征
    4.批判性特征
   第五章 社會理解的過程與方法論原則
    一、社會理解的實現(xiàn)過程
    1.社會理解活動的環(huán)節(jié)
    2.社會理解的發(fā)展過程
    二、社會理解的方法論原則
    1.社會理解方法的特征
    2.社會理解的方法論層次
    3.社會理解的方法論原則
   第六章 社會理解的客觀性與合理性
    一、社會理解的客觀性
    1.“客觀性”釋義
    2.社會理解的客觀性特征
    3.堅持社會理解的客觀性標準的意義
    二、社會理解的合理性
    1“合理性”釋義
    2.社會理解的合理性及其條件
    3.社會理解的合理性尺度與真理性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