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寫說明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概述
1.1.1“計算機”的概念
1.1.2“計算機”的分類
1.1.3微型計算機的種類
1.1.4計算機的發(fā)展
1.1.5計算機的特點
1.1.6計算機的應用
1.2數(shù)制及轉化
1.2.1計算機的數(shù)制
1.2.2十進制數(shù)與二進制數(shù)
1.2.3八進制數(shù)與十六進制數(shù)
1.2.4二進制數(shù)與十進制數(shù)的轉換
1.2.5其他進制的數(shù)制轉換
1.2.6二進制數(shù)的運算
1.3字符編碼
1.4指令和程序設計語言
1.4.1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1.4.2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第2章 微機基本組成
2.1微機組成簡明原理
2.1.1計算機系統(tǒng)
2.1.2微機硬件組成
2.2存儲器
2.2.1內存儲器
2.2.2外存儲器
2.3輸入輸出設備
2.3.1輸入設備
2.3.2輸入設備
2.4鍵盤的操作與使用
2.4.1鍵盤鍵位布局
2.4.2鍵盤功能介紹
2.4.3鍵盤的使用
2.4微型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2.5計算機病毒與安全操作
2.5.1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2.5.2計算機的安全操作
第3章 微機操作系統(tǒng)
3.1操作系統(tǒng)簡介
3.1.1DOS操作系統(tǒng)
3.1.2DOS的不同版本
3.1.3DOs的主要組成
3.2DOS啟動和基本操作
3.2.1啟動DOS
3.2.2DOS的啟動流程
3.2.3常用控制鍵
3.2.4常用編輯鍵
3.2.5在DOS系統(tǒng)輸入命令
3.2.6驅動器的切換
3.3DOS的文件系統(tǒng)
3.3.1文件的命名規(guī)則
3.3.2通配符
3.4DOS的幫助系統(tǒng)
3.4.1DOS命令種類
3.4.2使用幫助系統(tǒng)
3.5文件列表
3.6顯示文件內容
3.7文件的拷貝
3.8刪除文件
3.9文件改名
3.10格式化命令
3.11復制磁盤
3.12設置系統(tǒng)日期
3.13設置系統(tǒng)時間
3.14顯示系統(tǒng)的版本號
3.15清屏
3.16DOS系統(tǒng)的目錄結構
3.16.1目錄的結構
3.16.2目錄名與路徑名
3.16.3目錄應用
3.17建立子目錄
3.18進入子目錄
3.19刪除子目錄
3.20設置檢索路徑
3.21顯示目錄樹
3.22XCOPY命令的使用
3.23DELTREE命令的使用
3.24MOVE命令的使用
3.25SYS命令的使用
3.26文件的屬性
3.26.1文件屬性的概念
3.26.2attrib命令的使用
3.27全屏幕編輯程序EDIT
3.28批處理命令
3.28.1建立批處理文件
3.28.2批處理文件中使用的命令
3.28.3關于AUTOEXEC.BAT
3.29系統(tǒng)配置
3.29.1CONFIG.SYS概述
3.29.2CONFIG.SYS中使用的命令
3.29.3配置文件的運行
第4章 字表處理軟件
4.1漢字操作系統(tǒng)簡介
4.1.1UCDOS簡介
4.1.2UCDOS的基本操作方法
4.1.3系統(tǒng)的設置
4.2使用UCDOS輸入漢字
4.2.1關于漢字輸入法
4.2.2內部輸入法
4.2.3外部輸入法
4.2.4萬能輸入法
4.3WPS文字處理系統(tǒng)概要
4.3.1WPS的特點
4.3.2啟動WPS
4.3.3WPS的主菜單
4.4基礎編輯操作
4.4.1一些基本概念
4.4.2編輯狀態(tài)
4.4.3移動光標的位置
4.4.4如何刪除文本
4.4.5分行和分頁的操作方法
4.5在WPS中進行的塊操作
4.5.1標記塊的方法
4.5.2復制、移動和刪除塊的操作
4.5.3塊的文件操作
4.6文本的查找與替換
4.6.1查找文本
4.6.2替換文本
4.6.3使用控制符進行查找替換
4.7打印控制
4.7.1設置字體
4.7.2設置字型和字號
4.7.3設置英文字體
4.7.4修飾字體
4.7.5選擇劃線
4.7.6設置背景
4.7.7設置前景
4.7.8設置陰影
4.8版面控制
4.8.1升高字符
4.8.2字符后退
4.8.3設置字間距
4.8.4設置行間距
4.8.5設置分欄
4.8.6設置欄空
4.8.7打印控制符的范圍
4.9編輯控制
4.9.1設置左邊界
4.9.2設置右邊界
4.9.3設置標尺顯示
4.9.4設置控制符顯示
4.9.5設置水平制表
4.9.6設置Tab寬度
4.9.7如何自動制表
4.9.8如何制表連線
4.9.9重排段落
4.10安排多個編輯窗口
4.10.1使用兩個編輯窗口
4.10.2下一個窗口
4.10.3設置多個窗口
4.11其他功能
4.11.1模擬顯示
4.11.2打印文件
4.11.3計算器
4.11.4當前日期、時間和星期
4.11.5重復執(zhí)行
第5章 數(shù)據庫系統(tǒng)
5.1數(shù)據庫的基本概念
5.1.1數(shù)據庫
5.1.2數(shù)據管理系統(tǒng)
5.1.3數(shù)據應用系統(tǒng)
5.1.4數(shù)據模型
5.2FoxBASE+概述
5.2.1FoxBAS+E的文件系統(tǒng)
5.2.2FoxBASE+的功能
5.2.3FoxBASE+的性能指標
5.3安裝和啟動數(shù)據庫系統(tǒng)
5.3.1工作環(huán)境
5.3.2安裝FoxBASE+
5.3.3啟動FoxBASE+
5.3.4退出FoxBASE+
5.3.5關系數(shù)據庫文件的組成
5.4數(shù)據庫系統(tǒng)中的數(shù)據
5.4.1數(shù)據類型
5.4.2常量
5.4.3變量
5.4.4表達式
5.5賦值和輸出命令
5.5.1“=”命令
5.5.2STORE命令
5.5.3輸出命令“?”
5.5.4輸出命令“??”
5.6建立數(shù)據庫
5.6.1結構分析
5.6.2建立數(shù)據庫的結構
5.6.3輸入記錄
5.7數(shù)據庫的基本操作
5.7.1打開數(shù)據庫
5.7.2關閉數(shù)據庫文件
5.7.3顯示數(shù)據庫
5.7.4修改數(shù)據庫記錄
5.7.5刪除數(shù)據庫記錄
5.7.6維護數(shù)據庫結構
5.8數(shù)據庫中的文件操作
5.8.1文件目錄列表
5.8.2刪除文件
5.8.3復制文件
5.8.4復制當前庫文件
5.8.5數(shù)據庫間的數(shù)據復制
5.9數(shù)據庫的組織與統(tǒng)計
5.9.1分類排序
5.9.2建立索引文件
5.9.3使用索引文件
5.9.4數(shù)據檢索
5.9.5數(shù)據庫的統(tǒng)計
5.10多重數(shù)據庫操作
5.10.1選擇工作區(qū)
5.10.2清除工作區(qū)
5.10.3使用次工作區(qū)
5.10.4關聯(lián)數(shù)據庫
5.10.5聯(lián)接數(shù)據
5.10.6更新數(shù)據庫
5.11程序設計基礎
5.11.1內存變量管理
5.11.2命令文件
5.12報表格式文件
5.12.1建立報表格式文件
5.12.2使用報表格式文件
5.13常用函數(shù)
5.13.1數(shù)值計算函數(shù)
5.13.2字符處理函數(shù)
5.13.3日期類函數(shù)
5.13.4數(shù)據類型轉換函數(shù)
5.13.5測試函數(shù)
第6章 計算機網絡初步
6.1計算機網絡
6.1.1網絡的發(fā)展
6.1.2計算機網絡的一般概念
6.1.3計算機網絡的組成與分類
6.1.4網絡結構與傳輸介質
6.2Internet網
6.2.1Internet的產生和發(fā)展
6.2.2Internet的基本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