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從黨中央重要文獻來看,這是一個新概括。在黨中央重要文獻中確認這樣一個新概括,有助于人們從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觀察和把握中國20世紀歷史的基本進程,從而更好地認識當前中國正在經歷的巨變的歷史地位和意義,認識鄧小平和鄧小平理論作為這次巨變的領導者和理論旗幟的歷史地位和意義。這是從非常明顯的歷史事實中自然地得出來的一個概括,是早已存在工人們的腦際,也存在于一些學者的筆下的概括。因此,人們對它并不感到陌生?,F在,在黨中央重要文獻中確認這樣的概括,反映了人們正在形成中的共識,反過來又有力地強化了這種共識。這無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概括,因為:第一,它從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立場觀察和評論中國歷史。近來重新評價歷史,聲浪甚高。對于豐富復雜、包括多個側面和多條線索的歷史,重新加以研究,對于過去有所忽略、評價有些不夠公允的地方,給以應有的重視和評價,調整過去認識的某些偏頗,是有益的,是認識的前進。但是,如果從否定革命對推動歷史前進的意義的立場來進行重新評價,那就只能是思想的倒退。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革命是為了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中國的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革命,為中國生產力的發(fā)展、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前提。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20世紀中國的歷史,就是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次革命(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第一次革命和在改革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第二次革命),這三輛火車頭,相繼地牽引著奔騰前進的。第二,它完全合乎馬克思主義關于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相互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而政黨、領袖,只有當他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帶領人民前進時,才能夠成為人民的政黨和領袖。馬克思贊同這樣的意見:“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人物來?!绷袑幰舱f過:“歷史早已證明,偉大的革命斗爭會造就偉人人物,使過去不可能發(fā)揮的大才發(fā)揮出來?!比蝹ゴ蟾锩炀腿粋ト巳宋锏母爬ǎ菑闹袊嗣竦那斑M道路上來講孫中山,正是從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集體奮斗中、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中,來講作為這個黨的代表、作為這個黨的領導集體的核心的毛澤東和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