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礎
1.1 系統(tǒng)軟件
1.2 計算抽象模型
1.3 計算機發(fā)展史
1.4 計算機組織結構進展
1.5 系統(tǒng)軟件的演變史
習題1
第二章 機器結構、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
2.1 一般機器結構
2.2 熟悉新計算機的途徑
2.3 機器語言
2.4 匯編語言
習題2
第三章 匯編程序
3.1 一般的設計過程
3.2 問題陳述
3.3 數據結構描述
3.4 數據基格式
3.5 定義算法
3.6 劃分模塊
3.7 表處理:搜索與分類
習題3
第四章 反匯編程序
4.1 問題的提出
4.2 目標分析
4.3 反匯編數據基
4.4 定義算法
4.5 反匯編模塊劃分
4.6 反匯編高級功能的探討
習題4
第五章 連接并裝入程序
5.1 裝配程序方案
5.2 直接連接裝配程序的設計
習題5
第六章 調試程序
6.1 程序錯誤分類及排錯技術
6.2 匯編語言級與高級語言級調試
6.3 匯編語言的調試
6.4 調試程序Debug的功能
6.5 Debug程序設計
6.6 源程序級調試
6.7 調試菜單設計
6.8 調試器功能設計
習題6
第七章 程序設計語言
7.1 高級語言的演變
7.2 程序設計語言的設計原則
7.3 數據類型、結構、變量、算符
7.4 語言特性的實現
7.5 語言的目的與支撐環(huán)境
習題7
第八章 形式語言理論基礎
8.1 程序設計語言與形式語言
8.2 形式語言的基本概念
8.3 形式文法
8.4 語言譜系
8.5 BACKUS NAUR形式——BACKUS范式——BNF
8.6 形式語言描述實例
習題8
第九章 編譯程序
9.1 問題的陳述
9.2 編譯過程的分析
9.3 小C語言文本
9.4 小C編譯中的表格(數據基)
9.5 小C編譯的總控程序
9.6 語法分析
9.7 轉儲字符串常數存儲區(qū)
9.8 外部變量的存儲分配
9.9 目標結構(內存布局)
9.10 外部說明的處理
9.11 各種語句的翻譯
9.12 預處理
9.13 表達式的翻譯
9.14 賦值語句和表達式的翻譯
9.15 例
習題9
第十章 反編譯程序
10.1 反編譯的提出
10.2 反編譯設計準備知識
10.3 反編譯的難點
10.4 控制流分析
10.5 控制流圖的歸約
10.6 數據流的分析
10.7 庫函數的識別
10.8 實例
習題10
第十一章 操作系統(tǒng)設計初步
11.1 操作系統(tǒng)的定義
11.2 PC-DOS的體系結構
11.3 中斷系統(tǒng)及有關概念
11.4 輸入輸出管理
11.5 鍵盤管理系統(tǒng)
11.6 顯示器管理系統(tǒng)
11.7 打印機管理系統(tǒng)
11.8 文件管理系統(tǒng)
11.9 操作系統(tǒng)的漢化
習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