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生活中最大的一個悲劇可能是人們永遠也不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作為一名天王巨星,埃爾維斯·普萊斯利受到了數(shù)百萬歌迷的愛戴,但是對他的個性,人們卻幾乎一無所知。埃爾維斯聲名鵲起時,媒體還沒開始把音樂家當作嚴肅的、有思想的群體來對待,沒有認識到音樂家的觀點和看法的聆聽價值。在那些日子里,沒人愿意進行長時間的深入采訪。直到又過了10年,對搖滾樂手有深度的采訪才出現(xiàn)在《花花公子》上。這倒不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普萊斯利不愿意吐露心聲。事實恰恰相反,在挺進樂壇的過程中,埃爾維斯非常樂意與人交談。不幸的是,那時從來沒人問過有深度的問題。似乎沒人在乎埃爾維斯·普萊斯利對冷戰(zhàn)、艾森豪威爾、甚至音樂的看法。50年代的媒體對待任何新現(xiàn)象走的都是常用的屢試不爽的路子,他們問的大都是:他最喜歡的顏色是什么?他有多少輛轎車?他早餐吃什么?他喜歡哪種類型的女孩?然而,埃爾維斯從軍隊服役回來后,采訪就結束了。他甚至連最溫和最平淡的話都懶得去說。隨后的10年里,他歸于平寂。直到60年代末,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一點普萊斯利的個性。在1969年的電視演出中,他重新回到搖滾世界。他穿著合體的黑色皮衣,看起來瘦削而剛毅。在演唱的間隙他妙語連珠,談笑風生,他甚至告訴全世界他喜歡甲殼蟲樂隊和飛鳥樂隊。70年代初,埃爾維斯·普萊斯利更加頻繁地出入公眾場合。他定期舉行現(xiàn)場演唱會,甚至在紐約舉行了一次大型新聞發(fā)布會。令人悲哀的是,這是媒體面對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的最后機會。他再也不會和詹·溫納或迪克·卡弗特坐在一起,向成千上萬好奇的歌迷們傾吐心聲了。我們所剩下的只是一些片段,而且還是從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新聞發(fā)布會和錄音采訪中保存下來的。雖說這些剩余片段十分有限,但如果認真加以編輯,還是能再現(xiàn)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的面貌,尤其是年輕的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的形象,因為他敘述了歌王是如何從一名卡車司機上升為超級巨星的。這可能不是一幅完整的圖畫,但比起我們以前所擁有的要完整得多了。讓我們來聽聽埃爾維斯的自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