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克拉索夫概觀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涅克拉索夫(1821-1878)是俄國解放運動第二階段最著名的詩人,最杰出的革命民主主義歌手。他充分發(fā)揚俄羅斯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并大膽地開創(chuàng)了一代詩風,從而使詩歌更接近人民。他的創(chuàng)作在俄國詩歌史上標志著一個新的階段。漢克拉索夫是別林斯基的忠實學生,車爾尼雪夫斯基和社勃羅留波夫的親密戰(zhàn)友。在沙皇殘酷鎮(zhèn)壓革命運動的黑暗時代,他們共同高舉革命民主主義的旗幟,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俄國革命的文化運動和文學創(chuàng)作。在19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的三十年中,他曾先后主持過兩個文學刊物――《現代人》(1847―1867)和《祖國紀事》(1868-1877),慘淡經營,使其成為進步陣營的喉舌,革命力量的組織者。漢克拉索夫的富有革新精神的詩與當時的政治斗爭緊密地結合著,因而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戰(zhàn)斗性,充滿愛國主義精神和公民責任感。他的描述社會底層生活和農民生活的詩,代表了千百萬人民的呼聲,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和愿望。因此,列寧認為涅克拉索夫是農民革命的忠實表達者。列寧曾把他同卓越的諷刺作家謝德林相提并論:“涅克拉索夫和薩爾蒂科夫曾經教導俄國社會要透過農奴制地主所謂有教養(yǎng)的喬裝打扮的外表,識別地的強取豪奪的利益,教導人們憎恨諸如此類的虛偽和冷酷無情?!绷袑幙釔勰死鞣虻脑?,并經常引用他的詩句,來揭露自由主義、孟什維主義、取消主義和社會沙文主義,從而更形象、更有力地鞭撻了自己的論敵。涅克拉索夫1821年12月10日生于烏克蘭的卡明涅茨一波多爾斯克省文尼察縣涅米羅夫鎮(zhèn)。父親是個殘暴的軍官。他三歲時父親退伍,舉家遷往雅羅斯拉夫爾省祖遺莊園格列什涅沃村,而他的不愉快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他在這里目睹了農民的悲慘遭遇,和他父親這個典型的農奴主對農民以及對自己妻子兒女的殘暴行徑。他還曾徜徉在村邊的伏爾加河畔,看見過憂郁而沮喪的纖夫們,傾聽過他們凄涼的哀號和沉郁的呻吟。他帶著驚異的神情送走一批批釘了鐐銬被解往西伯利亞的政治流刑犯。所有這些,都給涅克拉索夫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他憎恨那些壓迫、剝削農民的地主和周圍的貴族環(huán)境。1832至1837年,他在雅羅斯拉夫爾中學讀書。這時他對文學發(fā)生興趣。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他喜愛普希金的《自由頌》并開始寫詩。1838年,涅克拉索夫被送往彼得堡武備學堂就學,他卻違背父親的意愿,徑自到彼得堡大學去旁聽。父親在一怒之下,對他斷絕了全部接濟。他帶到彼得堡的只有一部詩稿,此外身無長物。從此,年不滿十七歲的涅克拉索夫便長期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他說:“整整三年,我經常每天都感到饑餓?!彼员R那察爾斯基后來寫道:“涅克拉索夫是作為一個有知識的無產者、作為城市貧民的真正代表度過他的青年時代大部分歲月的?!彼≡谪毭窨撸瑸榱瞬恢吗I死,什么苦活他都干,從而與廣大的勞動人民同悲戚、共命運。殘酷的生活和40年代的進步思潮逐漸培養(yǎng)起他寫詩的才于,并初步形成他的政治立場。涅克拉索夫在1840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幻想與聲音》。(節(jié)選)魏荒弩1989年元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