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網羅繁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保ā端膸烊珪偰刻嵋菲涑删途瓦_到古代編年體史書的高峰,為千古不朽的名學名著,在我國古代史學業(y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顿Y治通鑒》所記,為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史事,其后之史學家們遂紛紛進行續(xù)纂。續(xù)纂工作,可分補前和續(xù)后兩類。被前者有劉恕編纂的《通鑒外紀》十卷,起于包犠,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下與《資治鑒》銜接;金人宋履祥編纂的《通鑒前編》八十卷,斷自唐堯,下接《資治通鑒》。后續(xù)者有南宋李燾編纂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五百二十卷起于建隆,迄于靖康,凡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之史事;明王宗沐編纂的《宋元資治通鑒》六十四卷,仿《資治通鑒》義例,記敘宋元兩朝史事;明薛應旂另纂《宋元資治通鑒》一百五十七卷,亦仿《資治通鑒》義例,記敘宋元兩朝史事;清徐乾學編纂的《通鑒后編》一百八十四卷,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亦系記敘宋元兩朝史事;清夏燮編纂的,明通鑒》一百卷,專記明史。而兼?zhèn)溲a前續(xù)后者,則為明陳*纂的《通鑒續(xù)編》二十四卷,該書首卷述盤古至高辛氏,被《通鑒前編》所無;次卷述唐與五代契丹史事;另以二十二卷記敘兩宋史事,以續(xù)《資治通鑒》此外,清畢沅所編纂的《續(xù)資治通鑒》,亦屬下續(xù)《資治通鑒》之作。通過上述諸家之續(xù)纂,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史部叢書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通鑒》體系列史籍本書之內容安排,對宋、遼、金、元四朝史事,同樣重視,克服了過去史書詳于宋而略于遼、金、元之弊,是為本書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