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自此有關有毒化學物管理和應用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1995年3月發(fā)生在東京地鐵的5 500人中毒、12人死亡的神經毒物沙林事件,是在和平時期對公眾的生活環(huán)境實施化學恐怖的惡性事件。這次事件震驚了國際社會,使人們對化學恐怖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認識?!?.11”恐怖事件后,美國發(fā)生了郵寄“炭疽白粉”,造成人員傷亡和公眾恐慌,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的社會運轉和公眾生活。據媒體報道,一些國際恐怖組織可能擁有進行生物恐怖、化學恐怖,甚至核恐怖的能力,這使人們不得不考慮化學恐怖發(fā)生的可能性和需要采取的對策。隨著科學技術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化學物的種類及存有量迅速增長,至今已登記的化學物種類已超過4000萬種,每天有20種新的化學物進入我們生產和生活環(huán)境中,而人類僅對化學物中的數(shù)萬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大一部分的化學物對人類來說是陌生的,這些物質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及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尚需要進一步探討。我們不僅要加強對大量現(xiàn)存化學物的管理和危害的防范,我們還必須對可用于恐怖的化學物的管理及應對化學恐怖事件的措施深入研究。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對恐怖事件,人們無法以最適合的方法進行準備,何況恐怖分子不可能事先通告何時在何地實施化學恐怖,這給應對化學恐怖帶來了困難。令人慶幸的是,在“9.11”恐怖事件后,我國預防醫(yī)學界的專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敏銳的職業(yè)意識,認真研究生物恐怖、化學恐怖應對策略和措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邀請有關專家,繼編寫了《生物恐怖應對手冊》之后,又編寫《化學恐怖應對手冊》,做了一件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事情。在當今國內外形勢下,應對及處理化學恐怖是我們面臨的一項嚴峻考驗。